2014年來了,充滿希望。2014年,是農歷馬年。元月4日那天,我們在漢中拜將壇西邊的六婆串串香店吃火鍋,大家興致勃勃,饕餮一番,期間免不了舉杯祝福,說得最多的自然是“馬到成功”、“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馬不停蹄”之類,讓人心中升騰起一種奮發向上的陽光、幸福感覺。
翻看《現代漢語詞典》,對“馬”的解釋是:“哺乳動物,頭小,面部長,耳殼直立,頸部有鬣,四肢強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長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車、耕地、乘騎等用。皮可制革。”。“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進。。“馬到成功”指戰馬一到就取勝,形容人一到馬上取得成果。“馬大哈”指粗心大意。“馬虎”指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細心。所以,人要像馬那樣勞動,馬不停蹄,馬到成功,不能馬大哈,不能馬虎。
我是在陜西渭南農村長大的,從小對馬就不陌生。我父親曾當過生產隊的飼養員,記得那時隊上有一匹紅色的老馬,深受大家喜愛。原因是,生產隊槽頭上的好幾匹騾子、馬都是其生的,功勞不小,而且性情相當溫順,從不尥蹶子。這匹馬的形象至今在我的腦海里還是比較清新的。后來分田到戶,牲口也被分到各家。我家養過白馬,在村子東頭修水渠的時候,那匹馬奮力拉車的形象,贏得了大家的喝彩。
后來,我家還養過一匹棗紅馬,可惜性子剛烈,我父親冒險騎這匹馬,不幸被摔在水渠邊的石頭墻上,多虧鄉親幫忙,送到醍醐公社地段醫院搶救,九死一生,最終脫險。醫生說,經過這么一折騰,可能要少活十年。父親病好后,立即和我外爺一道牽著這匹馬,到寺前鎮街上賣了它。多年后,我父親去世那一年,親人們團聚在一起,還是提起這匹馬,覺得這匹馬損害了我父親的健康,有點討嫌。
元月6日晚上,我和妻子在家里看電視,節目是CCTV4頻道《文明之旅》欄目播出的文化學者呂立新談徐悲鴻與馬,讓人很受教育,很受感動。徐悲鴻原名是徐壽康,后來因為感到世態炎涼,不免悲從心來,覺得自己仿佛鴻鵠受困,所以改名徐悲鴻。徐悲鴻先生曾四赴上海,求學法國,歷經坎坷,但是堅忍不拔,勇往直前。他擅長畫馬,就像齊白石老人善于畫蝦一樣。他畫馬相當傳神,著名的有《奔馬》、《前進》、《立馬》、《九方皋相馬》等作品,栩栩如生,寫意與寫實相結合,中西合璧,借鑒融合,自成一家。發現徐悲鴻的伯樂有康有為、傅增湘、蔡元培,他們支持人才成長的故事相當感人,傳為佳話。徐悲鴻先生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發揚光大。
2014年已經來了,充滿希望。我們要馬不停蹄,一馬當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