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機是三年前買的,能拍照、上網(wǎng)、上QQ、聽廣播等,這在當時是較先進的機型,一兩個月才熟悉各項功能。那時牛的很,打掃衛(wèi)生帶著耳麥;蹲廁所也要打開移動電視看看新聞。可新鮮勁一過,常用的功能也就是接打電話,頂多再收發(fā)個短信,其它功能好像幾個月也沒用過一次。
有一天,看到一則短文寫到:一幢豪華別墅,70%的面積是空閑的;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是沒用的……,頓生感慨,是啊,手機不就是可移動的電話嗎,它的主要用途就是接打電話,其它功能只能說是附屬品,存在與否不影響主要用途。
蘋果、三星、聯(lián)想、華為等智能手機的推出,使手機由數(shù)字時代跨入了智能時代。新生事物總受年輕人青睞,聽說有人為了得到一款新手機,甚至連夜排隊購買,我對此是不以為然,以為那只是商家的炒作。
外地回來的表妹見我還用著以前的手機,直喊“OUT”。我心想,有這么嚴重嗎,我每天都讀書看報,時不時還在網(wǎng)上遨游一番,怎么就“OUT”了呢?
妻子手機丟了,陪其在市場上轉(zhuǎn)了一圈,呀,現(xiàn)在銷售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觸摸屏的智能手機。一老板對我說,像你現(xiàn)在用的手機,配件都找不到。買了個智能手機回來,妻子常常是對著說明書研究,還不時請教遠在外地工作的表妹。
孩子接受新生事物就是快,如今,兩歲多點的兒子也常常是拿著妻子的手機打湯姆、射小鳥,小小的食指在屏幕上劃來劃去,看得我直想追問自己兩歲時會干啥?
手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結(jié)合,讓我們接收信息更便利,但也改變著我們的閱讀方式和生活方式。不留意不知道,一留意,感覺忽如一夜智能手機已走進尋常百姓家,車站里、公共汽車上,排著長長的隊伍里,總能見到低著頭玩弄手機的人,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捧著手機看新聞、看小說、玩游戲;見到二維碼去掃;開著微信去搖。
現(xiàn)在的人變得有點過敏,一上午不看看新聞像是錯過了什么事;一兩個小時手機未響就要看看手機是否有電。信息的過量和信息的大爆炸,使我們很難專注地去讀一本書,去寫一篇報告……
信息是為人服務(wù)的,我們應(yīng)該輕松地享受,而不是自主不自主地被動接受,成為負擔,讓其奴役我們的心靈。
我的手機被摔過無數(shù)次,但每次都沒事,心想,這就是緣分。于是,外出時我還是隨身攜帶著她,如果有事,您給我打電話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