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國大地如火如荼開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成了人們的口頭禪。走進云南省羅平縣委辦公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明鏡,不論是在這里的“主人”,還是遠道而來的“上帝”,都會照明鏡、拉衣襟,縣委帶了個好頭,許多單位和部門會風效仿設置明鏡。
我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工作之余,讀讀書記記筆記,有所思有所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唐太宗李世民把魏征比作鏡子反觀自身是非得失的典故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讀史可明鑒,讀書可治愚。古往今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歷史的深邃思索,《史記》《資治通鑒》等宏篇巨著,不僅成為歷代帝王將相匡扶社稷、普濟蒼生的治國方略,更是民眾審視歷史、把握人生方向的重要參照。中國歷史上許多彪炳青史的清官良吏,他們清心直道,關心民苦,體恤民疾,公正廉明,勵精圖治,深受百姓的擁戴和推崇。他們或為表示心跡志向、或為警示自身而作的詩、文、辭、對聯,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風、政愿等為官之道。言為心聲,他們的拒腐詩文言簡意賅,語言精巧,催人奮進,充滿正氣,至今讀起來余味悠長,發人深思。杜甫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府中當幕僚時,有人送他一條名貴毛毯,杜甫原物送還后題詩:“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贈情。錦鯨卷還客,始覺心和平?!卑拙右兹魏贾荽淌菲跐M還鄉,檢點行囊發現箱內有幾片天竺山石片,那是他游天竺山時檢的,他認為,它山之石據為己有似有不妥,便寫詩自省:“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葉。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泵鞒胫文觊g,吏部尚書王恕,在門柱上撰寫對聯“受任于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卑丫┕俚情T送禮及外任官攜帶禮物進京,行賄等均斥之為可恥行徑。清朝無錫知府武漠赴任時,在置衙掛出對聯做安民告示:“罔違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欺無怍;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痹撀撘毁N出,四方人皆聚觀,時先聲所奪,平日紳衿之出入縣庭者,皆息危懼。清道光年間,湖南蔡信芳任陜西蒲城縣知縣,清廉正直,重士愛民,頗有政聲,離任當天,百姓攔道挽留,蔡信芳十分激動,含淚寫詩相贈:“罷郡輕舟回江南,不帶秦中一寸棉?;乜慈豪杞杂欣?#xff0c;長亭一別心黯然?!钡拦獍四?#xff0c;著名文學家、梁章鉅擢任廣西巡撫,兼署廣西學政時,邀請趙慎珍為其題署衙聯:“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备嬲]為官者,謹慎廉政,克己奉公。明朝信陽州胡審安,為官清廉,在任滿卸職時借向“城隍”辭行之際,薄服輕裝。途經城隍廟時,感慨賦《任滿謁城隍》詩明告:“一官來此幾經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神道有靈應識我,去時還似來時貧?!毕虺勤驈R表達衷心,向民眾表明己心跡,坦蕩為官,來去輕松。明朝于謙在任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受百姓愛戴,在《詠石灰》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彼僦帘O察御史,為官清廉,一生家無余財,針對當時許多官員乘巡視之機搜刮錢財,回京后向上司送禮物的風氣,寫了一首《入京詩》予以諷諫:“手帕蘑茹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卑阉压蚊褙數奈:?#xff0c;為政清廉的必要,宣傳輿論的反應,直言勸諫的苦心,盡在詩中。明朝況鐘,于宣德五年,曾外放蘇州知府,他到任后嚴懲貪官污吏,平反冤獄,興修學府,關心民間疾苦,他任滿赴京考績時寫下了一首詩:“檢點行囊一擔輕,京華望去幾多程。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簡易輕便的行囊、清正廉潔的思想、超然物外的思緒、大義凜然的正氣躍然紙上,讓人過目難忘。明朝楊繼盛為官清正,因揭發奸相嚴嵩被陷入獄,寫《自說》以明志:“飲酒讀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是青天。男兒欲上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代永樂年間,吳訥任監察御史,人品剛直公正,從政廉潔自持,頗有美譽,他巡視貴州,返京時地方土司贈送黃金百銀,吳訥憤然拒納,當場在禮盒上題詩回絕:“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這首詩是自警,是自律,是自省,也是對行賄人奉勸,自古來行賄受賄,天理難容。明朝主考官李汰到福建主考,有人欲以黃金買金榜題名,李汰憤然拒絕并賦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貧,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敝骺脊匐m然貧窮,但正氣不能丟失,暗室虧空,神目如電,人神共知。清代葉存仁為官三十余載,甘于淡泊,毫不茍取,離任時,僚屬們趁夜晚用一葉扁舟為他送來臨別饋贈,他即興賦詩一首以拒贈:“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鼻宄瘡埐袕膩聿皇芗{屬下分文贈禮,備受康熙皇帝的稱贊并委以重任,晉升為福建巡撫后,為杜絕送禮者,寫了《禁止饋送檄》貼在署衙門外:“一絲一料,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送禮者見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討沒趣,均悄然離去。這些置身仕途的古代官員的拒腐詩文,說明為官者若能公正無私、廉潔愛民,人們不會忘記他們。
如今,人們寫金額票據時,除要把金額規范寫成阿拉伯數字外,還要寫上大寫數字,這個規定的起源,要追索到明朝。據史書記載,在朱元璋執政初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貪污案。郭桓曾任戶部侍郎,他利用職權勾結地方官吏大四侵吞政府錢糧,貪污累計達2400萬石精糧,此案牽連12個高官6個部的官員和許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對此大為震驚,下令將郭桓等同案犯幾萬人斬首示眾,同時執行了嚴格的懲治經濟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國財物管理上實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較重要的一條就是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等。自古道: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尚虞不足;廉者足而無憂,貪者憂而不足。清者自清,流芳千古美名揚;濁者自濁,遺臭萬年傳罵名。家有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家有豪宅千廈,不過夜宿八尺。人們都知道錢財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但許多人卻邁不過貪婪這道關,或走上刑場、或身陷囹圄,不僅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還往往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這種結局,貪婪者或許事先沒有想到,或許根本就不愿去想。做官是領導干部的本份,做人是做官的根本,做事是做官的天職,做學問是做官的基礎,四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是一個領導干部必須認真思考和躬身踐行的重大問題,為官者應該多學學古代圣賢的胸襟,多想想那些貪婪者的悲慘結局,就會以清廉律己、以清廉傳世,這樣于己、于子孫都是一件幸事。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