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武威市的老班長給我打來電話,說是寧夏、青海、江蘇的戰友準備來武威相聚,如果有時間的話,西安的戰友也過來,多少年沒相見,戰友們聚一聚。
也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退伍,有三十多年了,過去,信息不暢,為了生計,忙于工作、學習、戀愛、結婚、生子等等,為了生活,為了日子,戰友之間幾乎沒有走動,只是利用出差的機會來到所在城市見上一面,沒有出差機會的,只是寫寫信,后來有了電話,有了手機聯系頻繁了一些。
與西安的戰友登上了西去的列車,在不知不覺中,第二天十點來鐘到了武威,出了站,老班長老遠就喊我的名字,雖是三十多年了,除了臉上多了幾道皺紋,老班長還是部隊時的模樣,精神勁不減當年。戰友相見,交杯換盞是必須的,喝了個天昏地暗,才肅靜下來。
第三天早晨,老班長來到我們居住的酒店,對我們講道:“武威市沒有什么旅游景點,我帶你看看雷臺去。”來到大門口,我看到了一座高塔,塔尖上一尊青銅器的馬踏飛燕,正在疑惑中,這里的工作人員給我們講解道:“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襲烏鴉、鷹(鷂)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業的圖形標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聽此,我恍然大悟,早知道馬踏飛燕,今天才知曉,原來出土在雷臺。
我們一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又來到了按照當時出土時的狀態仿制的青銅器坑。講解員繼續講道:“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下到漢墓里仔細觀看,敬佩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給我們呈現了這么多的藝術品,讓我輩受益匪淺,得到非凡的享受。看著矯健的駿馬踏著翱翔的飛燕,似乎讓人聽到了遠古的回聲。
武威雷臺
武威雷臺
武威雷臺
武威雷臺
武威雷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