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媒體看到,位于西安秦嶺山角下,隋唐佛教圣地南五臺山北麓,落成了一座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博物院創辦者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始,歷盡艱辛,搶救保護珍藏了周、秦、漢、唐至民國的民俗遺存及大量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院藏明清古民居群及大批獨具特色的精美石雕拴馬樁等,為“世界性的奇觀珍寶”、“天下一絕”。博物院建設呈明、清園林風格,形成了一個民俗風情旅游新景觀,被譽為“國之壯舉”。
據資料介紹,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建設規模494畝,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保護征集了歷代石雕、磚雕、木雕及生產、生活遺物和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地方戲曲、民間故事、工藝作坊、禮俗鄉規等共3.36萬余件(套),其年代悠遠,上自周、秦、漢、唐,下及宋、元、明、清,分為四個系列十個類別;征集明、清瀕臨消失的40院近千間古民居,其中已恢復建成古民居12院,戲樓、門樓1.3485萬平方米,修建仿古圍墻2200多米,人工湖土方2.5萬立方米,移栽古樹、成樹1500余棵,另外,還移栽、培育各種觀賞、綠化樹木8000余棵。道路3850米,遷建古民居13院、古廟1座,石槽展廊1250米,栓馬樁展廳1.2萬平方米,以及祭壇廣場等。
與朋友相約,一同駕車來到這里。進入院中,引入眼簾的是青磚灰瓦獨具特色的關中民居,關中,指的是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或渭河盆地。位于陜西省中部,介于秦嶺和渭北北山,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米,東西長約300公里。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古代稱“關中”,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
這些民居,在關中地區,已被現代的混凝土、鋼筋、瓷磚琉璃所淹沒,在民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博物院中,每座庭落的墻壁上都有雕刻精美的磚雕,栩栩如生,寓意豐富,祈福吉祥。每一根拴馬樁可謂是藝術的奇葩,各種人物、動物的造型,生動自然,仿佛讓人感受到馬的嘶鳴,講述著曾在這里發生的故事。不失一個民居的博物群,使人感受八百里秦川的風土人情,享受日月更迭,留給人們美好的記憶,令人身臨其境,想象昔日的風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