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生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社會的神經。高考被認為是一種最公平的選拔制度,但特長生加分造假,堪稱高考的最大后門,它正使高考的公平性變得岌岌可危。
據媒體報道,某市高級中學今年高考生1000多名,獲體優生加分者高達87人,受到眾多考生和家長質疑,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加分造假屢屢爆出,引發公眾對于高考加分公信力的普遍疑慮。
應該說,加分初衷良好,但在操作中發生了異化。作為一項優惠政策,“高考加分”的原初設計有其一定的時代合理性,配合完善的實施政策,“高考加分”政策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理念。但如果把加分搞成了“暗箱操作”,只會增加公眾和社會對加分制度的反感,無異于南轅北轍。
打擊加分造假作弊行為,確保考生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這是捍衛高考公平底線、提振高考公平信心的應有之義。在“中國第一考”的戰場上,往往一分之差,就可以擠掉千軍萬馬,遑論10分、20分的差距。我們倡導競爭、擇優,但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否則,在起跑發令槍響之前,已有人提前搶跑,公平何在?不該加的加了,原本的某些明牌和普通、二本和一本就被調換位置了,將導致多少埋頭苦讀的孩子喪失良機?這對那些希望用高考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規則不公而導致命途多舛,豈不是太殘酷?
高考,關系著千千萬萬考生的前途命運,其公平性最受國人矚目,目前,完全取消高考加分還不太可能,但確保高考公平,讓所有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理應回歸本位。
呼喚高考加分“瘦身”只是第一步。光扎緊口子還不夠,如果不能在操作過程中嚴格把關,在制度上保障公平、公正,照樣會給善于鉆空子的人留下可乘之機。關鍵是必須把加分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并提供條件方便公眾“看守”這個籠子。如此,才能消除公眾疑慮,堅守社會公正底線。要通過制度設計,完善加分制度,在扎緊口子的同時,規范審核認定,避免其被鉆空子,使高考加分制度公信力“壯”起來。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