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星期六,農歷是甲午年(馬年)七月初七。有朋友在微信中說:“織女下凡只洗了一個澡,就認識了牛郎,演繹了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纏綿感人的愛情故事。這件事告訴我們:女人在家洗澡是沒有機會的,洗澡一定要去外面。男人天天待在家里是不行的,要出去放牛。祝七夕快樂。”我覺得有意思,很受啟發。現在人們都追求幸福、快樂,關鍵的一個環節是要保持積極樂觀,要讓心靈充滿陽光。
在這里,我想起了一個有關幸福方程式的故事。據說,賽利格曼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在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后,賽利格曼提出了一個幸福的公式:總幸福指數=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環境+能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
賽利格曼提出這個有關“積極心理學”的公式,和他時年五歲的女兒有關。在他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后的一天,他陪著五歲的女兒尼奇在院子里播種草籽。賽利格曼雖然寫了大量有關兒童心理的著作,但實際生活中他與孩子并不太親密,因為他平時很忙,有許多任務要完成,所以這個時候也只想快一點干完。尼奇卻手舞足蹈,將種子拋向天空。賽利格曼叫她別亂來,女兒卻跑過來對他說:“爸爸,我能與你談談嗎?”“當然。”他回答說。“爸爸,你還記得我的五歲生日嗎?我從三歲到五歲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當我長到五歲時,我決定不再抱怨了,這是我做過的最困難的決定。如果我做到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樣經常郁悶嗎?”
孩子的話讓賽利格曼的心突然一震,他覺得自己有必要重新認識熟悉的孩子、熟悉的環境,甚至熟悉的自己。那一刻,他感到是孩子啟發了自己。盡管自己是個心理學家,但并沒有改變自己抑郁的氣質;盡管尼奇只是個五歲的孩子,但她在努力矯正自己愛抱怨的習慣。培養尼奇意味著看到她的潛能,發揚她的優秀品質,培養她的力量。培養孩子不應總盯著孩子身上的短處,而應認識并塑造孩子身上的長處——他們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這些最優秀的品質將成為他們幸福生活的動力。
那一天,尼奇的話改變了賽利格曼。過去的五十年他都在陰暗的情緒中生活,而他決定從那天開始,讓心靈充滿陽光,讓積極的情緒占據心靈。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