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天氣涼爽。我騎著自行車上南鄭縣縣城周家坪。這一次,我參觀了南鄭中學,里面一些工人正在修建馬路,顯得很繁忙;由于是暑假,校園里學生很少,大概是一些即將升高三的同學在加緊學習;校園里的黑板報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大學錄取通知名單,列在第一名的是侯昆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別的名字用白色粉筆寫,唯獨這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名字用紅色粉筆寫,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另外有幾個黑板報上,還留有一些宣傳文字,大概出自同學之手,給我留下印象的話有:“拼搏鑄就人生,細節決定成敗,平時從嚴,高考坦然”;學校的教學樓修建得不錯,特別是有關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宣傳文字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學校的操場上,有籃球、乒乓球、單杠、雙杠、足球等器材設施,從這里可以看見遠處的漢山,山腰到山頂云霧彌漫,看不到真面目。在這里,我也自然想起我在老家澄城縣寺前中學求學的日子,那是艱苦而快樂的、十分難忘的青春歲月。
我又到南鄭縣新華書店里讀書,這一次,我主要瀏覽了一下《熒屏上的陜西人》這本書,里面介紹了劉志丹、習仲勛、馬文瑞、符浩、師哲、趙季平、陳忠實等陜西籍的名人,另外還介紹了在陜西工作、生活了多年的來自外省的著名人士如文學評論家肖云儒、黃土畫派作家劉文西等等。這些陜西人,為陜西和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比如說,陳忠實,他是西安灞橋人,寫出了《白鹿原》這部磚頭厚的書,起先光在相關博物館、檔案館摘抄歷史資料素材達30多萬字,在農村老家閉門寫作初稿達到100多萬字,最后成稿定稿50多萬字,獲得了矛盾文學獎,分量很重,影響很大。趙季平,是長安畫派趙望云畫家的第四子,從小看父親畫畫,但卻喜歡音樂,后來,在《紅高粱》等電影中用嗩吶等配樂,很有民族特色,尤其是在《好漢歌》中的表現更是大放異彩,后來擔任西安音樂學院院長乃至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他的音樂才能和貢獻令人佩服。肖云儒來自江南水鄉,但他扎根在黃土地,18歲就寫了《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觀點,影響不小。劉文西從浙江走來,經常深入陜北黃土高原寫生,是著名的黃土畫派扛鼎人物,他畫的《主席走遍全國》等畫作,名聲很大。另外,新華書店墻壁上的標語:“讀書使青春展翅,知識讓生命飛翔”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2014年8月17日,星期日,天氣晴朗。我和同事相約爬連城山。連城山,這是我第二次登此山。由于登山的人很多,在山上硬是踩出了一些曲曲彎彎的道路來。我們登了兩道山,坐在山頂上看天,看山,看游人,看植物,非常愜意。原來,人真是奇怪的動物,登山很累,有時手腳并用,氣喘如牛,大汗淋漓,十分痛苦,但也十分快樂。這一次,我們在山頂上歇腳,忽然看見了下面半山腰的高空中,有一只黑色的東西在飛,翅膀展開得很長,姿態很優美。我們忽然感到,這就是雄鷹了,這是雄鷹在展翅飛。我急忙聚精會神地觀看,這只鷹很快得由東往西飛走了,離開了視線,飛到山的那一邊去了。我非常感到內心的震撼。我由此追溯到我的童年,在老家澄城縣醍醐公社趙家寺南村的高空中,我曾經看見過鷂子,那鷂子在空中盤旋,大人們說那是鷂子想吃雞了。現在,我又看到聊蒼鷹,我感到無比的激動。在陜南工作、生活25年了,這是我第一次在秦嶺看到了原生態的奇觀。同事說,可見這里生態條件好了,不然老鷹不會在這里出現,我深有同感。
2014年8月19日,星期二,陽光燦爛。我和同事去圣水寺。我們沿著冷水河邊向東走,接著來到冷水河匯入漢江的入口處,感到江面十分開闊,有一群白鷺在飛,在徜徉,風光迷人。我們向南穿越高速路涵洞,向南走,很快到了公路上。再向東走,不遠處就是圣水寺了。這里有五個泉水,很有名。特別是有一棵桂樹,傳說是西漢蕭何所栽,歷經2000多年。如今,已枯死。但是,在這棵樹的旁邊,長了一棵新桂樹,也已經很大了,真是新陳代謝,生生不息啊。圣水寺香火較旺,前幾年有個同事和我同游此處,請香,上善款100元,功德無量。我們由于要給摩托車加油,趕往813廠。這個廠,如今已整體改制而為漢中鋅業特種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效益不錯,產銷紅火。這個老廠,由于西漢高速路的開通,離漢中東出口只有兩、三里路,十分方便,給二次煥發生機提供了條件和機緣。在公路邊,該公司新修的兩棟樓,背靠青山,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氣派、漂亮,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企業效益不錯,發展勢頭很好。誰能想到,這個廠,又重新活過來了,真是白云蒼狗,滄海桑田,滿眼人間春色啊。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