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培訓,主講人是百度可以查到很有名的初國卿老師。主講的題目是《媒體選題策劃中的沈陽地域文化》。落座,老師問了大家一句:近期有沒有去采風啊?有沒有去采摘啊?有沒有去旅行啊?我沉默不語,慨嘆時間都給了孩子,身體和靈魂沒有一個在路上。之后,他講著講著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善良?他住在萬科某小區,一提萬科,顯然是高大上的小區代名詞呀。某天,他在小區遛彎,一個撿廢品的老伯在挨個垃圾桶撿瓶子啊箱子啊,一圈下來毫無收獲,順嘴說了一句:什么破小區啊,還高檔住宅呢,連個瓶子的影都沒有!初老回想自己家的廢品都去哪兒了呢?他說在他家陽臺上放了個紙箱,每天把用過的瓶子放到紙箱里,一滿就打電話給收廢品的,實在是忽略了撿廢品的老伯的感受。此后,他每喝完一瓶就主動放到垃圾桶里,讓老伯有“生意做”。“善良有時很簡單,不是每天大發慈悲隨手散盡鈔票,善良是于細,于微,于小。家里攢了廢品也不能靠它發家,而收廢品的老伯積少成多卻是可以謀生,這樣的事,我們可以多做一點。”
我記得小時候,90年代初,那個年代大家還都不富裕,50元人民幣也是剛印刷出來。那時候乞討的人真的是無法聊生,不像現在已是產業。媽媽每每看到這樣的老人經過,就會從兜里掏出錢,叫我送過去。我還能想起來自己扭扭走過去,嫩聲嫩氣地說,諾,這是我媽媽給你的,你去買點吃的吧。乞討的人還沒等謝,我和媽媽已經走遠了。小時候不懂,問媽媽為什么要給他們錢。媽媽只說,他們挺可憐的,有零錢就給他們一點。長大了,乞討的人都成了產業化,一條龍了,不是真的可憐不是真的貧窮了。我也再沒給過街邊乞討的人錢,因為他們玷污了“善良”二字。
還記得那個大大眼睛的小姑娘在黑暗的教室里上學的畫面嗎?上大學的時候,和大學閨蜜想著在有生之年能夠一起捐一座希望小學。這個愿望,還在努力實現中。 7、8月份正是錄取高峰,每天FM97.5都會插播愛心助學信息。一天,我和老公出去買東西,電臺又在播助學信息。等紅綠燈的功夫,老公說,明年,養孩子不這么費錢了,我們也一對一地幫一個學生吧,他們太苦了。我說,好,沒問題。希望明年夏天可以幫到一名。
人生路上,我真的要謝謝遇到的每個人。他們都是善良的,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感染我,讓我從小到大都懷揣善良的心,提醒我,好心、愛心、真心對待別人,哪怕是吃了虧,也是在積累福分嘛。什么是善良?我覺得是滴水石穿的力量,這個社會有時候黑得讓人絕望,我想,善良,也許會是那點點星辰,點點暖流,明亮卻不刺眼,溫暖卻不灼傷,照亮你,溫暖TA。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