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去年讓花卉市場的朋友做了一個榕樹附石盆景,并在他那里養了一年。前些日子到他那里看到已然沒什么問題,便抱了回來。說起這盆附石榕樹的制作過程,心中還是比較忐忑的。當時我說:你賣的這些榕樹我都不大喜歡,我喜歡那種附石的。他說:沒問題,我給你做一個。這位老兄邊說著,邊挑了一個帶氣根的榕樹,三下五除二便將那棵榕樹冠部砍了下來,只保留一個相對粗壯些的氣根。然后又挑選了一個略似半身人像的龜紋石,將樹冠捆扎在龜紋石的三分之二處,氣根緊緊貼著龜紋石一側栽在盆景盆中。我問這位老兄:能活嗎?他說:保證沒問題,如果不相信,我幫你養一年。
轉眼一年過去了,這株榕樹的氣根牢牢扎在泥土中,用頑強的生命力支撐著樹冠生長,那氣勢就像一個攀巖者在即將登頂的剎那,探身瞭望著遠方。秦牧曾在他《榕樹的美髯》一文中說:這些老榕樹,它們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穩重而又飽歷滄桑的老人。而我覺得附石榕樹則如一尊讓人景仰的佛,他高高在上,卻根系大地,很有一種境界在云端腳步在人間的味道。
在鼓浪嶼的時候,曾被一株附石榕樹所震撼。說是附石,其實是附在黃榮遠堂的門樓上。兩個門樓上各生長著一株,其根包裹著門樓,幾與門樓成為一體,讓人嘖嘖稱奇。在鼓浪嶼上,這樣的附石、附墻榕樹有很多,走在起伏的小巷中,不時就可以看到錯落的榕樹根匍匐在墻體上,讓這座小城在增添了很多厚重感的同時,也讓人對榕樹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所迸發出的勃勃生機感到敬畏。一位很有創意的盆景大師做了一個榕樹盆景,一反榕樹附石的常規做法,他用幾層富有滄桑感的青磚石作為主基調和附根材料,讓樸拙的榕樹根順青磚石而下,如虬龍般扎入泥土中。我想這位盆景大師定是受鼓浪嶼小巷中那些榕樹的啟發。這個盆景大受好評,在盆景展覽會上獲得了大獎,我想其中的好評中一定多了些敬畏的元素。
賣榕樹的那位老兄告訴我:要想讓這株附石榕樹的根多些,就將樹冠下部的樹皮破壞掉,再用泥土包裹上創口,用不了多長時間創口處就能發出新根。如果想讓新根沿石而下,就用塑料薄膜將發出的新根與石體包裹上,保持濕度。或用一個飲料瓶去掉兩端,切開一面,圍住樹冠下端和石體,里面填上泥土,這樣創口處長出的新根就會順石體而下,扎入盆景盆中。老兄的技術我是很佩服的,但我沒那個膽量去嘗試。也許對榕樹來說,經過的創傷越多,其根系發育的越加完美壯觀。就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樣,越經歷風雨,越顯出品質的優秀,這大抵也是我喜愛附石榕樹的原因吧。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