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說起八月十五,是在我成人后才知道中秋節的寓意,才有了過中秋節的概念。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我們家隨父親的工作調動,搬家到了湖北房縣的部隊,在這里一待就是六個年頭,我的整個童年是在這里度過的。
這里是大山深處,交通不便,很是封閉,說是縣城,還不如今天的一個小鎮。整個國家的經濟匱乏,能吃飽肚子已是不錯的了。此時我九歲,對于節日的概念不是太清楚,只是對春節印象深刻,因為,過年有好吃的,可以穿上新衣服,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幾乎沒什么期盼,貧窮讓人不敢對節日有什么奢望,這些傳統節日,只是聽大人們說說,聽過便忘記了。
記不清何時,母親讓當地的木匠做了個木頭的月餅模子,說到這個模子使我想到了電影《啊!搖籃》里:“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做月餅呀!”這首歌,母親的月餅模子跟電影里的還真是相像。每在中秋節來臨時,母親就用這個模子給我們做月餅,月餅餡是紅糖的,在當年,這已是很不錯的了。今天,我與當年的一個院的同學說起此事,一位當時我們兩家最要好的同學還是念念不忘,在她的記憶里,我母親做的月餅是那么的好吃,那么的香。因我們倆是同班同學,我們的父親是上下級關系,母親同在一個辦公室工作,每次母親做好月餅都讓我給她們家送幾個過去。
時光到了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自己明白了每個傳統節日具有的寓意,月餅已不再是“奢侈品”,市場上有了現成的,一個紙袋里包一個,多數家庭是可以買上幾個,到了八月十五當天品嘗一下。但,我們家的月餅仍然由母親自己做。隨著時間的久遠,我發現木制的月餅模子已開裂,看見市場上有賣塑料模子的,我便買了一個。
如今,老母親已八旬之年,不能再親手制作月餅了。每在碗廚的抽屜里看到這個塑料的月餅模子,一段甜美的過去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令人無比懷念。
八月十五的月光,在母親磕磕碰碰倒月餅聲中,漸漸地變圓,變得明亮,一家人吃著母親制作的月餅,享受團圓之樂,美滿之歡,醉在幸福之中。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