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幼年時,父親教育我要循規守矩、明禮誠信;
少年時,父親教育我要刻苦努力、警鐘長鳴;
成年后,父親教育我要明辨是非、兢兢業業;
……
至今,我都非常感激父親從小對我的諄諄教誨,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偏失方向,讓我在工作的路途上斬掉荊棘。但,越是這樣一帆風順的我,內心越是恐懼。恐懼什么?恐懼自己不能變成父親期盼的樣子,恐懼別人對自己的努力成果的不認可,恐懼那個看不見夢想找不到未來只會埋頭向前走的自己……
我的夢想是什么?是做一名詩人?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演說家?是……都不是,我的夢想是建立在上一輩未完成的夢想基礎之上的“夢想”,是他們從小灌輸給我的“他的期望”。
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老一輩遺留下來的“夢想”像遺產繼承一樣,一代又一代。我教育她要懂規矩、要聽話、要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對她的教育中更多的是要求、期望、負責,而不是愛。我不斷在反省,難道要讓她成為另一個自己嗎?因為我的恐懼,無意識中把孩子當成了自我安全感的人質,在對她不斷的“教育”中,填補我內心缺失的不安與惶恐,我做不到的期望她以后能做到、我沒有完成的心愿期望她能完成、我沒有去過的地方期望她能去看看……
最終,她,變成了另一個我。
生命的偉大之處在于生生不息的繁衍,而人類區別于其他生物的地方就是造就了一個又一個不同的越加強大的生命。生命不是簡單的克隆復制,除了給予她生存的本領,更多的是包含愛的深情的期盼,期盼她健康、快樂,足以。
愛與教,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怎樣把握這個度,每個家庭都有他自己的特別之處。從愛出發,忘掉內心的恐懼與不安,教會她做自己、教會她愛生活、教會她如何去看世界的美好,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最深的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