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當前正值老兵退伍季,服役期滿退出現役的復員,退伍的老兵都陸續返回了地方,“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是軍人這個職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我對軍人的崇敬來源于最初幾位堂兄的參軍入伍,而堂兄王安民就是其中一位,今年的9月3日,銅仁石阡縣局(分公司)人勞股原股長、內退職工張順富從原當兵所在地內蒙古通遼旅游回來,向我們聊了很多有關原鐵道兵9師(1984年改制為鐵道19局),我才知道張順富與我的堂兄王安民是同期當兵入伍的戰友。
王安民是1980年從石阡二中高中部退學去當兵的,當時年僅17歲的他是該校高二年級的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如果堅持讀完高二(當時的高中是兩年制),憑他當時的成績是很有可能考上大學或者中專之類學校的,按說“跳”出農門應該是沒有問題,但王安民兄弟姊妹伙多,他又是老大,于是性格倔強的他就瞞著父母報名參軍去了。
王安民參加的是鐵道兵,駐地在內蒙古,在他當兵的第4個年頭,即1984年的1月,王安民所在的鐵道兵9師集體退出現役,改建為今天的中國鐵道19局。
鐵道兵的前身是1948年7月在東北組建的鐵道縱隊,1953年正式作為一個兵種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斗序列,這支被稱為“祖國鐵道建設突擊隊”的英雄部隊,從戰火中誕生,在修路中成長。在解放戰爭時期,仗打到哪里,他們就把鐵路搶修到哪里,可謂是“大軍未到,鐵路先行”,為攻占東北全境及揮師入關參與淮海戰役,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后勤保障基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們建成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持續10個月的“絞殺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和平建設時期他們移山填海,志在四方。先后完成了鷹廈鐵路、嫩林鐵路、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鐵路干線的建設。鷹廈鐵路的成功修建,鞏固了海防前線,粉碎了盤居臺灣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的陰謀;嫩林鐵路的修建保障了三年自然災害的經濟復蘇;成昆鐵路的修建使“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成為歷史;青藏鐵路的成功修建,解決了高原缺氧和冰上施工的世界性難題……
歷史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記憶。鐵道兵所歷經的艱苦卓絕的戰爭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一個時代的標記,在即將到來的鐵道兵集體退出現役33周年的紀念日,有幸與張順富一起回憶中國的鐵路建設,有感于像堂兄王安民一樣的退伍不褪色的退伍老兵,知道了王安民為什么在天命之年仍堅持戰斗在青藏線上修建鐵路的真正原因??v觀鐵道兵這支部隊的發展歷程,正如葉劍英元帥在為鐵道兵部隊題詞中所說的那樣“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這是中國現代史上所鑄就的“鐵道兵精神”。在今天,我們要為那些曾經用血肉之軀扛起共和國車輪的“老鐵”們喝彩,因為他們為我們留下的不只是那一條條鐵路干線,留下更多的是出自于我們內心的感動。
光榮,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切武裝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