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當年叱咤風云且嗜煙如命的攝政王多爾袞怎么也不能想到,如今他的家鄉以他舉行大典的太和殿為設計背景,研發了一包極好的香煙,并取名為“太和”。我想,如果多爾袞在天有知,定然會有急不可待想吸上一口的情緒,就與他那火爆的如關東煙般“沖”的脾氣一樣。
應該承認多爾袞是有雄才之人,作為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憑借其杰出的軍事才能,少年時就因屢立戰功而獲“墨爾根代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但不清楚這與多爾袞的嗜好是否有關,多爾袞一生最大的兩大愛好就是吸煙、馴鷹。據朝鮮李朝《仁宗實錄》丙戌(1646)五月條記載:“九王喜吸南草,又欲得良鷹,南草良鷹,并可送入。”九王即多爾袞,因其被順治帝封為皇父攝政王,權大無比,故朝鮮國王投其所好,獻煙草和良鷹以取其歡悅,于是煙草便在東北傳播開來。
不清楚當年多爾袞在指揮打仗時,是否也是先吸上一口煙,再運籌帷幄一番,雖很有可能,但已不可考。但多爾袞的確是霸道些,大臣們疏言:“多爾袞獨擅專權,不令濟爾哈朗干預朝政,以多爾袞母弟多鐸為輔政叔王。背誓言行妄自尊大,自稱為皇父攝政王。構陷威逼肅親王,使其死,遂收其財產,且納其王妃。更悖理僣妄入生母于太廟。臣等從前畏懼吞聲,今冒死上奏,原重加處治。”這也是多爾袞引禍的主要原因。
如今多爾袞的家鄉遼寧,紅遼公司研發的“太和”香煙在取“太和殿”之雄偉,喻宏大之志的同時,更是深諳剛柔相濟的太極之道才是真正的大道,用《張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解釋再恰當不過了:“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陰陽異撰,而其絪缊于太虛之中,合同而不相被害,渾淪無間,和之至矣。未有形器之先,本無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
“人民大會堂(太和)”這包香煙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充分發揮優質煙葉豐富自然的香氣特質同時,還很好地做到了以不同煙葉自然煙香為互補,既突出了烤煙煙香、清香和甜香為主體的香韻,又充分發揮出頂級煙葉的品質特點;既能讓你體會到煙香醇和、濃郁等特點,又能體會到香氣柔、細、綿的特點,這就是“太和”之理。
多爾袞是應該反思的,如果他能吸到今天家鄉研發的這包“太和”香煙,定能學到剛柔相濟之道,遂也不至于過早隕落。“太和”香煙是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風格的卷煙產品,具有較為突出的煙草香氣,就如多爾袞入關的鐵騎一樣鮮明且奔突自如。但“太和”這包香煙又與多爾袞的鐵騎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不急不烈,在采用柔性制絲特色工藝路線后,不僅讓你感覺到回味綿長、韻味悠遠,還讓你覺得是那樣的舒適、輕松,而這一點也正是多爾袞所欠缺的。
逝者如斯夫,今論多爾袞已是故事了,但“太和”這包香煙沒有忘記多爾袞的教訓,豐滿優雅、細膩柔和的煙香在給人以滿足的同時,更給人以思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