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山東頗有知名度的畫家海右弘成寫了兩個字“酸辣”,并注:好此味道耳。但終抵不過其寫的“牛(祝一路牛市)”之類的,時下頗為受人關(guān)注和熱捧的詞匯,竟無人問津。
弘成是師承吳冠中先生的,有扎實的傳統(tǒng)筆墨功夫和理論修養(yǎng),并融入張大千、傅抱石、黃賓虹等大家精道之法,尤其在詩詞方面頗有研究。按理講,“酸辣”兩字雖表面上寫的是味道,但實則喻意人生,當被喜好雅趣之愛好者所笑納。可事出意外,如今的所謂雅士大多徒有其表,也逃不過“功利”二字,還是對“牛”這樣的詞匯感興趣,實在令人無語。
弘成用墨大膽鮮明,確有老辣之味,而其通曉古賢之妙理,又頗似陳醋之釀,相融睿智,故其喜食酸辣之味也是自然之理。
想了想,川人是喜辣的,一日三餐無辣不歡,雖有地理和氣候之成因,但也延續(xù)了一代又一代。辣子這東西給了川人火辣刺激的性格,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三峽》中贊道:從三峽出發(fā)的人,他們都有點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麗而驚人。所以平時看似如平和的川人,一旦發(fā)起脾氣,簡直如沖出夔門的長江水,咆哮之勢駭人之極。故歷史上的川軍才有鐵血之稱謂。
而喜食醋的晉人則以精明蓋世,歷史上的晉商曾雄視天下、笑傲江湖,足見酸給了晉人活絡(luò)的腦袋。從這點看,“酸辣”二字不僅是很有味道,且是有大智慧、大氣魄之詞匯,有了“酸辣”之味,才能談到“牛”之謀略、“牛”之運勢。而無“酸辣”之覺,怕只有談“熊”的份了。
“酸辣”雖為五味之二,但若喻為人之經(jīng)歷,恐怕很多人都會避之不及,誰都想順風(fēng)順水,哪里會愿意品味“酸辣”的人生呢。有句說的好: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是難見彩虹的。人生畢竟不是堆積木,不是將一塊一塊事先弄好的模型堆積在一起而成就的,其間會遭遇許多不確定因素,有的順意,有的則逆意,所以“酸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精彩和睿智是人生的一種經(jīng)歷,也是“酸辣”的一種詮釋,弘成寫的這兩個字是有大道理的,至少我認為要比“牛”這樣直白的詞匯更有內(nèi)涵,更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