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天剛放亮,挑起竹子編制的簍筐進入“放豬”崗位,是兒時每天重復的一項農事。
“放豬”也稱“跟豬”,即隨其后看著不讓亂跑,免得吃了隊里的瓜果蔬菜或損害莊稼,“放豬”就是“放養”,讓豬吃上大自然生長的豐盛飼料,盡情地沐浴陽光,呼吸清新空氣,即現在所說的“生態飼養”,“放豬”也是“運動長膘”,讓豬奔跑起來,肆意戲耍,使其增加食欲。在“放豬”的同時拾起豬排泄的糞便,既避免環境污染又積得莊稼的肥料。因此,“放豬”大有學問。
早上醒來的豬,經一夜的力量積蓄,渾身散發著興奮,兩眼放光,又蹦又跳,嗷嗷叫著,急不可耐的坐等主人開圈放籠。大人是要下田干活掙工分的,“放豬”便成了孩子的專利。孩子對“看豬”這“活路”也夠嫻熟,開欄放豬,提筐拾糞,隨豬而行,直至歸圈。
一天當中,“看豬”被分配在早晨、中午、傍晚三個時候。早晨“放”于豬餓肚,中午、傍晚則“放”于豬喂飽之后。飽餓之“放”很有講究:早晨“放“于餓,是讓豬充分呼吸新鮮空氣,把一夜酣睡的臟氣排泄掉,并吃進含露的新鮮食草以增強營養;中午、傍晚”放“于飽,是不讓豬吃飽就酣睡,通過野外活動將吃就的米糠等粗飼料充分消化,促進長膘。
“放豬”難于晨。打開豬欄,豬箭一般躥向遠方,一轉眼就不見了蹤影,緊跟其后的小主人拼命的追起,待追上豬時也累的氣喘吁吁的了。
飽豬好“放”。豬溫順的跟著小主人或前或后,邁著悠閑的步伐,盡聽召喚,搖頭晃腦不時用拱嘴等方式討好小主人。要是在夏天,將豬趕到河邊,一起下河洗澡,那別提有多美了。
伴隨著現代生活的鏗鏘腳步,農戶養豬的數量越來越少,豬也大多是在養豬場圈養,根本就沒有機會到野外“拋頭露面”接受大自然的恩賜了。“放豬”一詞早就淡出人們的“字典”,就連我們這種四十歲左右的人,也是在回味鄉愁中偶爾想起小時候跟隨寨上的小哥一道玩耍“放豬、放牛”的日子。現在的小孩對于“放豬”這樣的生活樂趣不要說想,就是聽了也覺得天方夜譚,認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現在,“放豬”已經永遠定格在漸行漸遠的鄉村記憶里,成為一種鄉愁。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