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對于古體詩的欣賞,既不喜被尊為詩仙李白的浪漫主義,也不喜被奉為詩圣杜甫的現實主義,總覺得這二位天才、地才的詩中留有些許怨恨與無奈的痕跡,或多或少地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與批判。而唯有詩佛王維的詩句,我卻鐘愛有加。其一覺得,那是本家的前賢,總有幾分親切感。其二認為,同樣遭遇仕途坎坷,這位本家卻依然能保持著淡然灑脫的本性,將詩句寫得清靈如水、優美如畫,透出空靈的禪者之心,這是非大智者所不能及的。
王維留下很多名句,皆為驚世之語,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可以說,其意也實,其情也真。讓人讀后,在慨嘆之余,心中自有暖流在涌動。若論起最讓吾以膜拜的,還是那首《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晚年的王維能夠在跌宕之后,隨意而行,自得其樂,自然是把心態擺的正了、直了,而不像李白那樣借酒消愁、以酒憤世。
《終南別業》最經典的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句,直譯為:走到流水的盡頭,索性坐下來,看浮云興起漂游。有進一步結合佛家之道作了深解:云象征著“無常心”“無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時”,蘊藏著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簡而言之,就是“空”,如果能去掉執著,像云般無心,就可以擺脫煩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說王維在一坐、一看之際已經頓悟。再看這流水、白云,已是無所分別,達到物我一體的境界。
王維這個本家確是與佛有緣,但若是如此解,我還是覺得有些牽強。從王姓的血脈中覓蹤而尋,我似乎能感悟到王維這個本家所要表達的意思,他是在表達:有所失,就會有所得的道理,人雖在一條路上看似走到了盡頭,但又有什么關系呢?抬望眼處,卻又能看到云卷云舒的別樣風采,這是那些奔走在路上的人所體會不到的精彩。之所以不喜李白、杜甫詩作,并非是說他們文字中沒有經典處,而是因為他們到死也始終行走在路上,跳脫不出個俗字。
世人皆說王維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另一方面卻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但從《終南別業》這首詩中可以看出,王維有著“世人皆睡我獨醒”的大智慧。官場也好,江湖也罷,關鍵就是一個醒字。人醒了,無論身在何處,自然都能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也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精彩。但人若是睡著,無論是在官場,亦或是在江湖,都是一場夢而已。
這個世上永遠不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詩人與詩作,能在水窮處悟透人生而獨享云起時的,卻只有王維一人。這是“天下文宗”的精彩,非后人所能感悟和評判的。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