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長城茄園報道 時間來到民國七年(1918年),從這一年開始,在四川誕生了一個雪茄作坊,他的誕生,完完全全的改變了中國雪茄產業的宏觀格局。
在這一年,一個出生小康之家,叫做王叔言的什邡人,舉家遷往成都科甲巷,安定下來后,便和妻子在家試著手工裹煙,很快,在家鄉就有著豐富經驗王家作坊,就制作出了一種兩頭小,中部大,形狀類似于青果或是梔子花苞的雪茄煙,這種煙,隨即在成都市場上少量出售,銷量很好,從未有積壓的存貨。當時甚至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成都街頭巷尾流傳開來:“有錢人抽梔子花,無錢人撿煙鍋巴。”
王家雪茄能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這其中在配方上,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秘密。一天,王叔言在母親的床榻,撿到了幾片烏黑油亮的煙葉,而且香味與眾不同,他隨即將裹成煙支,點燃之后,口感醇厚香溢滿屋,迷惑之際的王叔言詢問母親后得知,母親不小心將作為藥引的冬青膠和糯米酒糟灑在了煙葉上,哪知幾天之后,這幾片煙葉居然發酵了,煙葉是否發酵到位,關系雪茄煙葉是否醇和,而這不經意間灑上去的四川米酒,就像一雙化學魔術手,用大師級的拿捏火候,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中式雪茄歷史上,一種新的味型,醇味型雪茄,就這樣誕生了。
五年后,手握獨門秘籍、家底愈發豐厚的王叔言全家遷回老家什邡,創辦了規模更大的雪茄作坊,并且在經營了十多年之后,終于有了自家的品牌,青果牌。之后,還根據不同的檔次和口味推出了但芭菰,愛國,工字等品牌。而這其中,工字品牌,延續至今。
這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雪茄作坊——益川工業社的歷史。這個什邡雪茄煙作坊,在當時擁有工人一千余人,年產量達到了一億支,成為了民族企業的代表。不可置疑,什邡民族資本的雪茄工業,迎來了他在中國雪茄發展史的,第一個頂點。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切百廢待興,外商雪茄公司也陸續卷土重來,但從20世紀20年代,國民政府開征雪茄煙捐。由于成本增加,外商雪茄煙廠停業,民族雪茄煙廠又有了新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初期,各階層人士又開始紛紛投資興辦雪茄煙廠,中國雪茄產業呈蓬勃發展之勢。
抗戰期間,雪茄進口中斷,位于淪陷區的雪茄生產逐步萎縮。上海較大的雪茄煙廠紛紛倒閉,相反,家庭作坊或小廠出現不少。抗戰勝利后,由于國外雪茄向中國傾銷,加上稅賦繁重,運輸困難,不少民族雪茄煙廠(坊)紛紛倒閉,勉強維持生產的,也大都處于時辦時停的半開工狀態。
到1949年,四川全省只有30個廠(坊)繼續生產,當年產量不足2萬箱。1951年,新生的人民政府接收了僅剩下98名工人的益川工業社,并更名為國營益川煙廠。
十多年后,什邡雪茄,在中國雪茄史上的第二個頂點,如期而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