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父母在,不遠游。這是古時候就流傳的社會規矩和規定動作。就連大明朝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也因為親人的離世而必須守孝,不得不離開京城,再忙的事也得放下,再大的官也要守規矩。這樣的人和事,在當下卻離我們原來越遠了。我們只知道父母在就有的福氣,卻忘記了父母也需要我們的關照和愛護。從小想著可以干成事,等父母年紀大了就可以享清福了。孰不知,越來越沉重的壓力、越來越難掙的錢、越來越疲憊的心,自己都似乎找不到北了,還說為父母爭光云云,自己的子女都還照顧不過來,還要讓父母幫著操勞看護,好像我們享受到了父母在的福氣,從來也沒有把這份福氣想得那么神圣。一旦父母有個什么閃失,馬上生活的正常的鏈條都會松散而無法運轉了。怪不得好多人說,父母在,就是福氣,好歹還知道家在哪里。網上也說,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看的許多人眼淚婆娑,瞬間想起了父母的存在就是自己今生最大的福氣。
魯迅的家庭生活因為朱安的存在,顯得不和諧,可是對母親的照顧和對家庭的承擔,他卻從來沒有缺失過。朱自清寫《背影》的時候,我們分明也看得見一位老父親的善良和溫情。有人說,民國時代大師輩出,和這個時代兼容并蓄、鼓勵個性有關,但我們其實看到的都是溫情脈脈、彬彬有禮、長幼有序,這就是文化的特殊魅力吧。當下,你的生活秩序需要金錢維持,我們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妄想跑的最快、拉的最多、掙的最好,可惜,有時候即使一條道跑到黑,你仍然是滿眼淚,對家庭愧疚,對父母慚愧,泡沫大的理想被現實刺穿的粉碎了。好在父母一直寬容,什么時候你回家都可以吃上熱飯,他們的需要可以被忽視,在他們眼里,你永遠是孩子。經常在網上看到,貪官的父母懇求社會原諒他的子女、跑路的小老板的父母在替兒女還債、走失大學生的父母請求兒女回來,只要你平安,父母就美好。這樣簡單樸素的心理,卻被執拗者因為種種的現實問題壓迫的只剩下了一地粉碎的雞毛。父母的福氣,還有沒有呢?作為子女的你有了,可是他們呢?
同事說,這幾天父母在家呢,想吃什么吃什么,就是害怕胖啊。說這樣玩笑的時候,有人附和,有人卻一言不發,原來他的父母不在身邊,他這時候感同身受是遠離父母的傷心。還有同事,這幾天總是拿著小吃,讓大家品嘗,說這是母親的手藝,父親和的餡料,這是正宗的家鄉味道。說這話的時候,是滿臉的幸福和自豪。有父母的神情和氣質,應該是天底下最美的事了。有位小同事,大家打趣說,回一次家也就三百公里,她上車前打個電話,上了車打個電話,下車再打個電話,一次回家三次電話,每次都是幸福的。上車前,父母問幾點的車,叮囑路上小心。上了車,父母問幾號車廂,想吃啥。快下車,父母找,專車接送,先把她拉上看風景。天下這樣的父母,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在福氣之中知福常樂呢。
父母在的福氣,有父母的子女好像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可對父母離開的人來說,感受再深也只能埋在心底了。有一次,我參加一個葬禮,子女好像顯得還沒有那么悲傷,父母長時間的病臥在床,離去的悲傷似乎因為久候床前拖延得太久了,都已經悲傷完了。孫子孫女們卻哭得像個淚人一樣,原來,他們從小在爺爺奶奶的懷抱里長大。誰養離誰親,自古都是這個理。孩子的親近感幾乎和小貓小狗一樣,那么真實的存在著,誰的孩子誰疼著,疼著孩子的爺爺奶奶們值得這么讓人去愛,這個理翻不了。小時候那些高大上的理想,在現實的擠壓下變形了,給父母的承諾似乎總沒有兌現的時候,可是一如既往的父母們,從來不拋棄愛和愛孩子。這是我們的福氣,有此福氣,你該感謝生活和現實,還有何理由不好好拼搏呢。
父母在的福氣,我們的體會未必很深。只有不希望變成現實的現實里,我們會垂淚想,在有福氣的時候,為何不珍惜呢。想想我們幾兄弟的幾個孩子,其實都是父母幫著帶大的,小時候的孩子們是需要爺爺奶奶的,只是他們長大了,在最青春的時候,會毫不猶豫投入美好的生活里,享受自得其樂,偶爾能想想爺爺奶奶的那時候,和作為子女的我們是一樣的感受嗎?
在能操勞的時候,父母總不會閑著。我們的福氣就是看著他們準備一桌子好吃的,幫忙照看帶著孩子,一遍一遍說著過去的老事情,熱鬧的小院,孩子們奔跑著的身影里,在他們眼里,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吃飽了,還勸飯,吃完了,還不要幫忙收拾,離家了,還要送,有福氣的人當然是我們了,可是感覺他們的福氣挺簡單,只要我們有福了,他們一準高興呢。
父母是普通百姓,我們也只是工薪一族,父母在的這種福氣,一輩子值得擁有,夫復何求?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