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談到背影,想必大多數(shù)人想到的肯定是朱自清先生的那篇散文,對于那篇文章的記憶除了那幾行戳人的文字更多的是那一幕父子分離時的無奈和凄涼。“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一個“唉”字飽含了作者心中千萬感觸,欲言而又不知道用何文字表達。近日朋友圈有一名為“錄取通知書:從此后,父母只剩背影,故鄉(xiāng)只有夏冬”,一篇網(wǎng)絡(luò)上的熱文,雖然沒有朱老先生那樣的藝術(shù)境界,但是卻不禁讓我這樣的異鄉(xiāng)游子滿眼噙淚。
錄取通知書后,從此父母只剩背影,故鄉(xiāng)只有夏冬。因為工作,踏入異鄉(xiāng),從此只給父母留下背景,故鄉(xiāng)也只在夢鄉(xiāng)。或許這樣說太過于凄慘、太過于矯情,但是又有何能表達一位漂泊他鄉(xiāng)的靈魂?此時,這個“唉”字,才能真真切切表達那樣的哽咽吧!
時間匆匆,歲月不待人。父母臉上爬滿了皺紋,白發(fā)不知不覺從發(fā)根冒出,而我們卻整日匆匆忙忙,忙著工作,忙著掙錢。節(jié)假日之前,父母總是打電話詢問是否回家過節(jié),好不容易盼到假期,想著回家給父母帶點吃的、用的,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汽車、火車、汽車不斷地等車不斷地倒車,終于到了終點站,出了車站看到父母心中又甜又酸,媽媽的白發(fā)又多了,爸爸的背又駝了些。染發(fā)膏染不了根,除皺霜也不能撫平歲月的痕跡。我能帶給父母的也只是我過的很好,工作很順利,身體很健康。吃了五六頓媽媽做的飯,睡了兩三晚自己的床,又到了起身收拾要走的時候了,心里的石頭不知不覺越來越大越來越重,但縱使有萬千不舍還是得拉著一箱別離再次踏上列車。
我沒有像朱老先生那樣幸運,可以看著父親的背影。我只能給父母留下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以后這樣的背影會越來越少,而一次次的背影也帶走了父母的牽絆和自己的自責。
“父母在,不遠游”,但無論你身在哪,請務(wù)必記得有人記掛著你,想到這里你應(yīng)該覺得很幸福。無論你身居何位,請務(wù)必時常給家里去個電話,這樣父母的心才能安穩(wěn)。無論你哪次回家,請不要只給父母留下背影,一定要面朝他們笑著離去。
我是父母的孩子,但終將成為他們牽掛一生卻相見寥寥的異鄉(xiāng)。我是故鄉(xiāng)的孩子,但終將成了她日漸陌生又永不遺忘的叛徒。昨晚,我夢見自己啃烤干了的饅頭,大概是又想家了吧!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