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這種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周末早上正賴在床上刷微信,家族群的弟媳就發來父親在書店認真看報并一邊記錄的照片,號召我們小輩向他老人家學習……我才恍悟:是啊,每天看到父親學習的我,好像已經習慣了,認為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其實父親一生堅持不懈的學習勁頭,是我最應該繼承發揚的啊。
在我的心目中,父親就是一個頑固分子,特別是表現在對書報方面。年輕時,父親曾在沿河縣法院任職并成家,但由于歷史原因,60年代初回到老家與媽媽組成了新的家庭,當了大半輩子的農民。父親骨子里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知識分子,不喜歡干農活,喜歡往鎮上跑,每到趕場天,早早地就去政府或教辦處看一些墻報墻刊,如偶拾得一些舊報舊刊就是最大的樂趣。拿回來以后,晚上,當大家都在玩、聊天時,他則一個人就在煤油燈下認真、仔細觀看、做筆記,享受屬于他自己的精神生活,并保存起來舍不得丟棄。
由于80年代農村紙張是稀缺物,父親就常常用煙盒或我們讀書用過的本子余下的紙張當筆記本。打小時候起,母親就反感父親的這種行為。對于父親看書、作筆記的行為,母親總認為他是在消磨時光、“不務正業”,常常趁他不在家時,把他撿來的或用過的一些臟污的碎紙碎片悄悄地扔進灶坑里燒掉。如果父親偶爾撞見,便會直接伸手把正在燃燒的筆記火焰捏熄,舍不得丟棄哪怕半張紙。
小時候,記得父親似一個“文員”活躍在老家,過年過節時,為村民寫對聯不用對聯書,為過紅白喜事的村民記賬而樂在其中。
父親具體好久入黨的,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作為一名農村老黨員,每年他總是第一個交黨費,開會時作的記錄也是最全面仔細的,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說臟話粗話,光明磊落。
由于父親一天天變老,七年前,就把父親從老家接來與我長住,也常常因為他撿拾宣傳單、書、本子等帶回家,我覺得不衛生便不停地說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總是悄悄地撿拾得一些書報放在家中較隱蔽的地方,總是每天用紙記錄著片言字句。但是我也不依不饒,每一個周末大掃除時,總是學媽媽,把這些當垃圾悄悄地扔出去。
只要身體允許,80多歲的父親幾乎每天都要上街,去書店看幾個小時的書,已經患老年癡呆的他常常不記得回家的路,但是銅仁大大小小的書店他卻都找得到,好多事情都不會的他,卻在離我家幾公里遠的讀書社區辦得有讀書卡。多年來,我把關心父親的飲食起居作為首要任務,自認為是最孝順的女兒之一,直到今天我才恍悟:固執的父親幾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看書報、做筆記的好習慣,是我最該傳承的啊。這是他的最愛,作為一個孝順的女兒,怎么能能夠輕易剝奪他的這一愛好呢。
從今天起,我決定不再為難老父親,讓他好好學習,開心讀書,安度晚年,我不再把他的“書籍”當垃圾扔出去。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