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其中主要任務之一,是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
這些年,中國傳統節日的味道之所以淡了,關鍵一點就是我們只簡單的“傳”,而不是發揚的“承”,以致傳統節日中內核的東西與我們今天的實際越來越遠,所以才會越過越淡。如果說二三十年前,人們期盼過節,還有一個對改善生活大飽口福的因素在里面,那么今天人們對于過節,也大抵只是源于能多休幾天假,且能有時間出去走走的緣故了。而洋節之所以在中國盛行,完全是與宗教信仰無關的,主要原因還是通過放大宣傳點等手段,把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親人關愛之恩、感恩朋友幫助之恩,以及祈求平安幸福等這些符合現代人價值理念的東西提煉出來,且予以烘托渲染的緣故。
中國傳統節日自然也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在其中,但只能說我們沒有很好的提煉,并與當代人們審美價值進行有機融合。我們只簡單的把傳統節日文化“傳”了下來,卻沒能更好地做到承上啟下,讓傳統節日文化與時代特征相合,也就難免置傳統節日于尷尬之地了。所以,《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沒有創新就意味著落后,沒有發揚就意味著消亡,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中國傳統節日形成已有幾千年歷史,如果我們仍按照幾千年前老祖宗的思想和習慣去過這些節日,這本身就是對我們自己的否定。時代不同了,觀念自然會有很大的轉變,這就需要我們站在新時代的角度去思考傳統節日的光輝點,去運作傳統節日的新過法,而不是因循守舊般的按照老祖宗的習慣去生活。
在這一點上,我們還是要豁達一些、開明一些,不能用極左思想一刀切。該借鑒的還是要借鑒,該包容的還是要包容。《意見》中強調,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任何一個強大的民族從來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只有不斷汲取有利于自身的營養,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文化也是如此,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讓底蘊更深厚,讓內涵更豐富,文化才能不斷壯大發展,而這也是傳承的精髓所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