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里,一年到頭能吃到香腸和臘肉,就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所以小時候每每在看到母親腌制香腸和臘肉的時候,就知道快過年了。小時候由于家里窮,母親在腌制香腸和臘肉時,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做一點,還得留給父親去外地教書時作為下酒菜,不像村莊里有錢人家一做就是一二十串,掛在曬衣服的桿子上成排,看的我們都直流口水。
小時候,記得有一次媽媽把香腸和臘肉曬在家門口的曬衣桿上,叫我和弟弟看著點,由于小時候不懂事好玩,我和弟弟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到旁邊去玩耍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媽媽突然從屋子里跑出來,大叫起來,誰收了我家的香腸,我和弟弟聽到媽媽的叫聲,也就馬上跑回家門口,同媽媽一起到周圍去找,周折了一番,果然在鄰居家找到,原來是鄰居家?guī)讉€十幾歲的小孩偷了香腸準備下窩還沒來得及煮的時候,被媽媽找到,現(xiàn)在想起這事來,都氣不打一處來。原來媽媽是把這幾串香腸和臘肉當作寶,只要瞅一下,就知道少了沒有少。
俗話說“窮苦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由于從小家庭教育與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我和哥哥、姐姐都有一種同感,懂事比較早,體貼父母,吃苦耐勞。每每家里吃飯有一點好菜,大家都會謙讓不吃,記得有一次過年的時候,媽媽做了一盤香腸,吃了兩三天,大家都不下筷子,因為父親平時有喝點酒的習慣,所以大家都把香腸留給父親作下酒菜。隨著我們兄弟姐妹長大成家了,生活條件提高了,姐姐每年都會學媽媽做一些香腸和臘肉,送給父母作下酒菜,我們也開始多吃幾塊香腸和臘肉,但味道已找不到媽媽做的那種味道了,媽媽做香腸的味道早已成為了我們的一種記憶。
現(xiàn)在,我們的小孩都在慢慢長大,我們同媽媽都在一天天的變老,媽媽已85歲高齡了,牙齒都已掉光,香腸和臘肉對媽媽來說,已是無法享受,吃不爛,啃不動了。但我叫妻子每年還是會做一點香腸和臘肉,過年的時候象征性的帶上一串,讓媽媽放在飯上一起蒸一下,就是吃不動,也讓媽媽聞一下香腸和臘肉的香味和香氣,每每看到媽媽聞到香腸味的時候,看到媽媽臉上露出的欣慰與喜悅,我打心眼里感到一種無名的激動,這也許就是親情的力量,一種親情力量的情懷。
我們也在一天一天陪著媽媽變老,只要媽媽健在一天,我就會讓媽媽永遠享受這種回憶,享受親情,享受晚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