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對于孩子從小背古詩詞有沒有用這個問題,一位家長回答得很好。他說,背誦古詩詞,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在人前炫耀,只是希望:春天來了,看到桃花盛開,想到的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遇到愛情,想到的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遇到美景,想到的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換句話說,古詩詞帶給孩子的不單單是考試時的答案,而是一種對美的體會和享受,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素質提升。
很多表面上看似無用的東西,其實并非無用。前兩天同事與我討論,怎樣才能將文章寫出彩來。我和同事講,文章要想寫出彩就一定要學會聯想,要多積累生活中那些看似無用但卻很有用的東西,畢竟事物間都存在共通之處,要將這些共通點加以提煉,作為資料庫。聯想其實就是由眼前的此景此物想到不在眼前的彼景彼物,并通過對其外形特點與內在氣質的表現,借助類比等手法,達到以彼喻此、以形傳神,并挖掘出深刻含義的目的。只有這樣寫,文章才會更形象、更生動。這種手法,在古詩詞中運用得最多。就拿“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來說,即便你怎么描述初日映照下江畔的春花之紅,都不如將其類比成生活中最常見的燃燒著的火焰那么精彩生動形象。而將江水的綠色類比可以制成染料的藍草,更是體現出詩人注意觀察生活的閱歷。但這個彼景彼物,很多就是我們認為無用的東西,但若沒有這些看似無用的積累,你就很難做出如此生動的聯想。
有用與無用并非是主觀臆斷的,前些年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團隊研究出一項很多人都認為是無用的成果,就是《“石頭剪刀布”中的社會循環與響應條件》。很多人說,用4年時間投入20萬元去研究“石頭剪刀布”這個小孩子玩的游戲,簡直是吃飽了撐的。但就是這項研究成果,卻被評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4年最優,并成為中國首次入選該獎項的社科領域成果。而這些成果目前已成為博弈論、微觀經濟學、優化算法理論和計算機科學領域本科教程參考內容。
這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例子。世上但凡存在的事物或發生的事情,都有其存在和發生的價值,哪怕這個事物這件事情再微小,都可以折射出最宏大的道理。當年丁俊暉小學畢業后便放棄了學業,為東莞一家臺球城打球,很多人都說丁俊暉在做無用的事情,但丁俊暉卻打出了世界最頂級的水平。從研究“石頭剪刀布”和丁俊暉打臺球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只要把一件事學得深、研究得透,并做到極致,就一定會有大用處。當然,研究“石頭剪刀布”和丁俊暉打臺球都算是極致行為,非有大智慧大毅力者不能為之。但也提醒我們,這個世上不存在無用的事情,誰能肯定你的孩子不會通過背古詩詞,從而對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走上寫作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呢?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