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將參禪的三重境界歸納為: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這雖是佛之禪語,但想來也通俗得很,只不過于普通人來說,年齡不同看山看水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這半輩子看過次數最多的名山算是張家界了,第一次去看的時候還是二十幾歲的年紀,當時便被張家界山水的秀色醉倒。眼中充滿了好奇與新鮮,那突兀拔起的如人物如走獸般的峰巒,宛若神話中的故事呈現在眼前,一切都美好得不真實,讓人充滿遐思和憧憬。那時會想,人生理應是如此欣欣然的樣子,滿眼都是生機勃勃的翠綠,耳中伴著鳥鳴和潺潺溪水聲,鼻中充溢著花草的清香,雖然爬山路有些辛苦,但心情總是愉悅的。
四十左右那次爬張家界,更多關注的則是跌宕起伏的山勢及藏在云霧繚繞中的險峻。遠望那山,仿佛云中仙女一般的婀娜,但當你千辛萬苦地走到近處,那山卻又如魔神般猙獰。那種感覺會讓人迷惑甚至彷徨,搞不清這種攀登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心中會思量,與其辛苦走到近前看到的是丑陋的樣子,倒不如遠望之以保留美好印象。
而如今雖然不修禪,但對具有禪意的景物和事物卻頗為鐘情。一壺一盞一茶臺,一草一木一微景,皆悅于心。行走于山中,清秀也好,雄奇也罷,已是無波無瀾。心緒更多是融入回歸自然的樸拙中,體悟清風朗月的舒爽。
有人問:一輩子做人,怎樣算是做好了人?一輩子處世,怎樣算是成功的處世?而回答最棒的我認為是這句:不如闊達的心態,人生在世,無非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這世間所有的妙語,也大抵如此,勸人向善,喂人雞湯,以求心境的平和。就如:“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一般。所以,“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宇宙造物總有相通之處,山有其幽,也自會有其險;水有其緩,也自會有其急。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所走之路也必是這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