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亭亭南軒外,貞干修且直。
廣葉結青陰,繁花連素色。
天資韶雅性,不愧知音識。
——戴叔倫《梧桐》
農村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超乎我們想象的某種符號與力量。她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觸動,更是貫穿我們整個軀體(包括精神、思想)和靈魂的寶藏。所以,我稱之為“尋寶筆記”。或許這樣說會很夸張,但是這種力量的的確確就在那里。我曾經住的院子里生長著兩棵梧桐樹,聽說她們是隨著這個村一起成長的,二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堅毅謙遜,踏實誠懇,崇高的生命追求與價值。在農村里,我覺得最親切的就是這兩棵梧桐樹了吧。
適當的距離,駐足梧桐樹前,凝望:獨享梧桐樹撐起的一片綠,自由地吮吸著梧桐花綻放的點點芬芳,安靜地想象著梧桐樹執著的生命力,熱烈的青春,堅強的信念。這是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我最樂意享受的自由時刻。梧桐,美麗的枝葉,筆直的軀干;知音的寄托,鳳凰的依戀……它的價值足以值得紀念、值得珍重。這就是農村給我的第一筆寶藏:價值思考與思想沉淀。
農村是一座小小的圍城。在這座小小的圍城里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自然人群,他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隨著時間的推移堅不可摧,這就決定了新事物在這座圍城里生存是很困難的。比如,有一次我的侄兒問我:“姑姑,農戶們的施肥怎么都一樣,這是他們自己的經驗嗎?”,作為一個曾經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我語塞了,不知該如何回答他。正巧我正在準備職業能力測試考試,里面有一部分是哲學知識,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簡直讓我醍醐灌頂,以前一直想不通的問題瞬間都得到了解答。
農戶購買肥料一般會考慮成本問題,會在本村或者臨近的村子經銷商處購買,也就是說他們購買的肥料品種大都是相近的。農戶的施肥習慣和觀念是由當地的土地性質決定的,土地性質包括經營模式,經濟價值以及國家政策的影響。在當地的生產力水平一定的情況下,相應的生產關系早已根深蒂固,如果打破這種固定的關系無疑難如登天,這一點無法改變,我們能夠做的只是給他們提供一些指導性的建議而已,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也是住在這座圍城里的人們心態由原來的焦慮轉變為后來的“淡定與從容”的原因吧。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自己發展的客觀規律,最好的相處方式是尊重其生存的客觀規律,采取創新方式,對其進行改善和轉變,由一定的量變逐漸走向質變,到了一定的程度,固有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就會被打破,向著更先進的時代邁進,不是嗎?
關于如何與農戶做好溝通,如何將我們的高產高效技術高效率地傳遞給農戶,如何調動農戶學習利用這些技術的積極性,并成為他們的自家人,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想這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從農民培訓做起,但是,不能因為培訓而進行培訓,出發點必須是有憂民所憂,及民之所及,適應農戶的操作行為,而不是改變他們,首先作為服務者,要扮演好三個角色,培訓組織者,話題引領者,共鳴總結者,其次是培訓的思路,培訓的內容需要從實際生產中去發現問題,然后與農戶建立直接的對接關系,這就是“門當戶對”,解決他們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分析原因及利害關系,最后,采用合適的方式和農戶一起尋找解決的對策,這是培訓的邏輯,也是,調動農戶積極性的關鍵環節,傳統的培訓只是直接告訴農戶到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了,這件事怎么做,這樣機械的重復,對農戶來說,一點吸引力也沒有,更沒有意義!要創造條件,讓農戶切身參與進來,讓他們找到自己對應的位置,明白自己為什么做,怎么做,做了效果會怎樣,這一切需要農戶做自我評估,獲得認可,這才是農民培訓真正的意義所在。和鄉鎮農技站技術人員交流關于在農村開展工作時,他們給了我很多的思考與靈感,也讓我不得不反思之前所做的到底有沒有意義,為什么做這件事,這都需要思考清楚之后才能付諸行動,否則做再多的無用功也是徒勞。
通過農戶購買肥料的事情,我也有一些感想,作為一個卷煙零售戶,如何讓消費者接受新品牌,如何賣好新品牌?這也是想通的,我想首先是先了解周圍消費者的吸煙習慣,喜歡抽哪種口味的煙?偏淡還是濃;其次是多與當地煙草公司溝通,讓營銷員講解新品的賣點和宣傳策略,做好卷煙規劃擺設,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再次打開一包新品煙,發給周圍消費者品吸,讓他們了解這款煙;最后就是堅持誠信經營,明碼標價,堅持質量第一,贏得周圍群眾的口碑。
在農村生活中,通過與周圍群眾交流和分享,懂得了更多,學會感恩,在學習中不斷探索;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農村群眾的熱情與質樸,讓我感動。農村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超乎我們想象的某種符號與力量,將帶給我無盡的寶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