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提到楷模,或許許多現在的年輕人會反問:“這年頭,哪有什么楷模?哪有不要分文好處就辦事的,哪有不計報酬投入一生的人,哪有不為兒女考慮的長輩?”但這對于我這個生在80后的年輕人來說,我身邊就有一位不計報酬、不要分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他是一位老黨員。出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如今雖已不健在,但他的光輝形象始終影響著我乃至我們整個家族。他就是我的爺爺,他曾是一個縣委書記,退休在很多人看來,就該安度晚年,享享清福,但他卻選擇了告老還鄉,繼續為鄉村建設發光發熱。
擔任縣委書記期間,本鄉鄉親不止一次的找上門讓為家鄉甚至自己辦點小事。但他是一位縣委書記,哪能只能想著自己的家鄉呢,家鄉養育了他,面對自己至親的鄉親他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壓住自己翻江倒海的情緒,語重心長的給老鄉說:“等我退休我回家,帶鄉親門一起致富”。
退休后他沒有忘記自己承諾,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要致富先修路,他利用一個月時間,親自下戶動員村民讓地出工,遇到“釘子戶”提出要土地補償,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拿出來作補償。工程開工當天,有幾百人上工,他卻累倒了,稍作休息后,他毅然帶病和鄉親一起修路。那時候修路的工具是鐵鍬、?頭、掃帚。唯一的‘機械設備’就是一輛架子車,每天用架子車不停地運砂填坑槽。為修通這段公路,他每天既要負責組織群眾修路,又要協調土地。路通了,人們為了感激他將新修的公路取名“書記路”。現在路雖已舊,人已過世,但他的精神鼓舞著后人,他的無私是那個時代黨員的寫照。
“嚴以律己”是他的座右銘。無論是對待家人還是對待同事他都一樣,他經常說這個時代沒有優越性。記得原來“城市戶口”是那樣的吃香,農轉非的政策在他的老婆孩子中無一享受。因為他堅決的告訴家里人:“農民也很好啊,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靠雙手吃飯的”。他這樣的答復也是現在家人閑暇時候的議論話題。
黨紀是他的坐標。“我是黨員,我必須按照嚴守制度,不能帶頭違反”。在擔任書記期間,出差下鄉時從來都不讓我們搭順風車。公車不私用這個規矩在他任職期間一直堅持。1988年,姑姑半夜得了急性病,疼痛讓她滿頭大漢,在炕上直打滾。奶奶說:“快找個車,娃娃疼的厲害,要送醫院。”他說:“你和村里某某聯系,人家有拖拉機,別忘記付錢”。
我的家庭不是書香門第,我的家風沒有書籍鞭策,但是他用自己的行為、言行時刻鞭策著我們。每當懷念起爺爺,耳邊總是會想起“娃娃你們生在好年代,但是不要忘記黨,黨給了你們幸福的生活”。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