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江西新余作為七仙女下凡的發源地,連續兩年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打造中國七夕節晚會,今年又與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合作,打造了七夕特別節目,這檔獨具一格的綜藝文化類節目在快節奏的今天重新點燃了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情,開啟了無數人心中詩情畫意的另一扇門。一時間引爆全城,似乎根植于中國人內心深處的,被掩埋起來的詩詞火苗又燃燒了起來,人們對詩詞大會的擂臺主大加贊賞,開始談論生活中應該有的情懷和高雅,氣質和風度,與此同時,也有人說這與情懷,高雅毫無聯系,只不過是記憶力的比拼,更談不上氣質與修養。熟不知,記憶固然重要,但修養卻是內在的品質,如果說記憶力是基石,那么修養便是筑于其上的各式宏偉建筑,如果說記憶力塑造的是一個人的肉體,那么修養則凝聚著人的靈魂,修養與記憶相輔相成,方能真正領略古詩詞的內涵與魅力。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古典詩詞,作為中文特有的一種文體,不僅是六藝之一,群經之始,也是每一個中國文人必備的文化技能,更是中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塊靚麗瑰寶。千百年來,那些歷久彌新的古典詩詞,不僅凝聚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志趣、氣度、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國國民精神的全部符號。
中國人的啟蒙教育,多是從背詩、學詩開始。牙牙學語時便會“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此類郎朗上口的詩句;蹣跚學步時則念“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愛糧食,傳授正確價值觀的詩篇;童年時,晨讀大聲朗誦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尋找新的境界和目標;豆蔻年華時,偷偷翻看默寫:“爭渡、爭渡、驚起一灘”,充滿少女情懷的詩篇……有些詩詞背誦時雖因年紀尚幼不能理解其中含義,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那些曾經背過的詩篇中所描述的畫面、所表達的境界,就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茅塞頓開,恍然大悟。這便是記憶的升華,最終變為內在的修養。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有很多的哲理,但許多人卻連背誦古詩詞都不愿意,何談內涵,談何修養,當今時代,會作古詩詞的人已是鳳毛麟角,用網絡流行語篡改惡搞古詩詞的卻屢見不鮮。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現行的教育制度也沒給古詩詞留下多少空間,默寫在高考中一直是僅有5-6分,再此 “指揮棒下”,中小學語文教學落入“工具理性”陷阱中。但是想學好古詩詞,必須從記憶開始。
記憶是修養的前提,修養是記憶的升華,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