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的激情,漸漸被日子里的無為湮沒。捧在手上的日月,隨晨昏而散若塵煙,又一次次雨露般重回掌間。足下的印痕,在自責與自省中照亮自己,有的綻放為蓮。涉過喧囂和匆忙,借一船夜的靜謐,回歸本心。不再絮叨虛幻的故事,把土地看得比天更高更親。
沒有太多的感傷,也沒有太多的喧嘩,時光就這么靜靜地流淌,這么多年來,我們就像躺在歲月河流里緩緩的泥沙,看見天上的流云像箭一般在我們的視線里一掠而過,而一切就是這么悄無聲息。跨過的每一道門檻,都是一座寫意生命的大山,吟唱著歲月的滋味。被心駕馭的腳步,不乏無奈和酸澀,也叢生陽光與溫馨。最遠的抵達,是心靈駐足的地方。門里,是門外曾經的憧憬。門里,門外,站著我們的人生。一雙眼,在身后緊盯邁出的步伐。它,不屬于別人。那是雖成過往,卻無法抹去的我們自己。
很多年了,我們都會用文字的方式解讀生命中最平常不過的一天。它也無非是冬季里尋尋常常的一天。走在街上,有那么多的人懷揣著心事和希望,從城南到城北,有那么多的車輛,滿載著不同的生存形式,從城東到城西。可是這普通的行走里,依然有一年不同于一年的精彩,只是這年復一年里,我們匆匆的腳步不經意間就漠視了時光賦予的色彩。時光,是懸掛于心上的一口金鐘,以不經意的警示,讓我們頓悟時序更替,年來年去。一明一暗的兩條河流,擺渡著世間的生命與思想。走過的歲月,在莊稼標注的符號里看到起止。一層善良的雪,將舊年封存。新的步履,悄然印在了這片無聲的蒼茫里。偶爾回首,入眼的不只有自己的影子,也有那百年,千年,甚至更遠的風景。
對于更多更多的人來說,日子是按部就班的,我們沒有理由鄙視自己沒有成就光輝事業,因為我們真實而善良地活著,像小石塊一樣默默無聞地奉獻著。生命不一定要很華麗,因為活著就已經很美好;石塊不一定就要砌成摩天大廈,因為盡了自己的本分就已經很崇高。所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感激并時刻記住生命年輪里那些燦爛陽光一樣明艷動人、溫暖人心的瞬間。生活常常就這么變得平平常常,沒有什么可以輕易把我們擊倒,也沒有什么可以輕易打動我們的冷漠,但一定要讓我們的心靈浸潤生命年輪里的陽光,這是我們活下去,并且活得快樂的理由。任風牽扯著,不知不覺間已將青春吹散。糖塊一般漸漸融盡的乳名,惆悵著無法回到的起點。在別人的稱謂里,修剪內心,何為?何不為?數著年年歲歲,也數著日益穩重的夢。每一縷夢,不再曼妙,綻成一簇簇樸素的秋菊。又是一年。心,依然未冷。舊年的過往,溫暖我即將前行的旅途。
所以當我在2019年冬天的陽光里用文字的方式感悟新年的時候,我想起了過去一年里一些綻放光彩的生命片段,一些曾經照耀在我身上的陽光……
在漢語大詞典中,因為寫文章要用帶格子的稿紙,所以把勤奮而艱苦地寫作稱為“爬格子”。沒有“爬格子”的經歷,就無法體會到“爬格子”的艱辛。
那是在師宗還少有電腦的35年前,我剛好參加工作。師宗氣象局的老鄉是《曲靖日報》的通訊員,每每看到老鄉的名字出現在報刊上,我總是羨慕不已。在老鄉的帶動和鼓勵下,我東施效顰地模仿著報刊文章,走上了業余寫作之路。
以往投稿,常用規格為15×20的稿箋紙,每頁有300個格子,每行格子之間留有空隙,便于編輯修改和統計字數。因為稿箋紙成本高,人們一般用其它紙張草擬和打磨稿子,定稿后才用鋼筆像練書法一樣,抄在稿箋紙上。要是不細心弄錯了,還得從頭再抄。稿子抄完了,就會一邊欣賞著自己的“杰作”,一邊揉搓活動著已僵硬的手,掐捏著被筆壓變形的手指頭,不停地向握緊的拳頭呵著氣。稍后把稿子小心翼翼地裝進貼有郵票的信封里。若稿子多了一點,或夾帶有圖片,自己不知道是否會超重,還得跑到郵電局去詢問,補足郵資后才能把信封投進郵箱。往往寫一個“豆腐塊”,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爬格子”是辛苦了點,但“爬”完后心里總是樂滋滋的。
據有經驗的老鄉介紹,稿件能否被采用,少則需要一個多星期,多則需要一兩個月才能知道,并且還得關注每天的報刊。往往稿件被刊登時,新聞已經不“新”了。由于自己不具備基本的寫作知識,投送的稿件常常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就這樣,在等待中失望,在失望中琢磨,在琢磨中等待……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漫長的等待中,自己的名字終于出現在報刊上。我拿著自己的“處女作”,愛不釋手地看了又看,別提心里有多高興。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往日的繁瑣,在今天變得如此簡單。只要來到電腦前,操縱鍵盤,鼠標一點,不用紙和筆,就能輕松完成“爬格子”的全過程。報刊有網絡版的,還能在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許,剛剛發生的事,瞬間就會出現在報刊和網絡上。
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篳路藍縷。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爬格子”的變遷,只不過是浩瀚巨變中的一個小小飛躍。
回首那些錯把傾訴沖動當作創作才華的無知年華,在時間的縫隙間,在漸漸微弱下去的光線中,一手撐著深不可測的夜,一手寫下無處傾訴的話。那是一種盲目的、消耗的狀態,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頭萬緒的雜念,做自己的夢……我們活在平靜遙遠的角落,無力憐憫。末日尚遠,我們惟能維護著自己的天地,就算是洪荒滔天,也總有他人去擔當……
那些執念,那樣時光,一晃過去了。而今仿佛是站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搖撞騙的痛快訴說,未曾獲得的,是筆走天涯的洗練淡定。已經很少隨心所欲地寫字,因為心里有了惆悵和躊躇。不知道應該怎樣寫,怎樣訴說,訴說這無法訴說的世界。盡管,生命中的溫暖一直都與我們遙遙在望,而我們只不過是拒絕路過。在我腳踏的這片狹小天地,經歷的不過是無知的青春,平凡的再平凡不過的世界。
離開曲靖財校,一晃35年過去了。35年來,曾有一顆詩心的我,在歲月的風塵中也慢慢被蒙垢,雖然仍然熱愛文字,但與詩歌的距離越來越遠。前不久,我們同學再聚會,與曾經的詩友相逢,大家談論的是鈔票與房子,談論的是人情的冷暖和疏離。而那曾經在我們心底躁動不安的詩歌,曾經以為沒有詩歌就活不下去的我們,早已換了心境。
因此我想起了曾經不知天高地厚的年歲,因為一些小事躊躇滿志,連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來,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當鞋里摻進了一顆硌腳的石子兒,便又會呼天搶地,倒戈棄甲,覺得世不容我。但是終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漸漸承認,活著的價值,在于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隱忍平凡的外殼下,要像果實般有著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顆堅硬閃亮的內核。年少時,我們為何視詩歌為活命的糧食?因為我們清純似水,內心火熱;我們為何常常被詩歌感動得熱淚盈眶、長夜難眠?因為我們,有一顆永不安分的詩心。 如今,兔飛月走,就算手中再握一本名貴的詩集,卻再也找不到當年讀詩的怦然心動的心境了。
在歲月的打磨中,我們的詩心越走越遠,并慢慢丟掉了詩心,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少年,逐漸演變成只知柴米油鹽的凡夫俗子,歲月讓人丟掉了太多的東西,讓人唏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