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城市正在構建”幸福城市”,不僅將為市民帶來更全面的福利,同時也將提升城市的城市功能、生態文明建設,擴展城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筆者有幸認識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中營都市創始人、總設計師陳可石教授。他曾主持完成杭州、昆明、太原、西安、成都、大理和都江堰等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規劃和城市設計,同時也是汶川新城水磨鎮的總設計師。就幸福城市及幸福成都相關話題,陳可石談論了一些觀點。
市民幸福感在于內心感受
相對的幸福快樂是寬生活,絕對的不幸是窄生活。
人生追求中,最大的幸福是快樂。幸福是相對的,不幸福是絕對的。相對的幸福快樂是寬生活,絕對的不幸是窄生活——“幸福城市”亦然。
荷蘭全球報道倡議組織總裁里格特瑞銀在第五屆達沃斯論壇上說,“整個社會和每個人都要對幸福的含義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也許就會找到新的衡量指標。”那么,怎樣看待“幸福城市”的命題呢?新的衡量指標指什么?
陳可石認為,衡量一個城市市民是否幸福,與市民內心感受有極大關系。城市幸福感,與城市空間、城市建筑、城市文化、城市風土、城市環境有關聯。我們對城市有著很高期待,因為我們內心期待著一份真正的幸福。
我們看到眾多幸福城市評獎排名皆“傍”上幸福,但幸福感標準卻難統一。而提升居民幸福感早已成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政府和學界的共識。
什么是幸福,還是從生命談起吧。生命短暫,必須對生命意義思考,對生命價值衡量,對生命質量考量。人的本質就是實現自我,追求幸福生活。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的幸福——快樂。
營造城市幸福感,環境、人文非常重要。到一些城市,感覺是天堂,為什么呢?那是因為擁有高尚環境。在一個城市一個下午坐在街邊看見很美的景色,很干凈的街道,很文明的市民,你自然就有幸福的感受。
按照古希臘關于人的觀點,人類創造文明,文明反過來影響人類進程。文明程度與城市建設,與國民美感,與國民素質有著直接關系。文明程度決定幸福程度,幸福是合乎德性實現活動的基本命題。
從主觀上說,幸福感是一種歸宿感、安定感、滿足感,在客觀上,幸福感表現為社會文明指數、經濟福利指數、生態環境指數等。
從客觀角度說,物價、房價上漲是當今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有些地方物價、房價已經高到市民無法承受的地步,市民幸福感肯定會受到影響。杭州、成都都是極具幸福感的城市。然而,高物價、高房價,快節奏工作,拉低了幸福指數。但是并不妨礙大多數人對幸福城市的認可。除了物質層面的需求,安全感、舒適度、市井文化等諸多精神層面因素,決定了幸福價值觀的建立。
“溫情的城市”就是一種幸福
溫情、包容即寬,拒絕、冰冷即窄。
成都的幸福感最應該是什么樣的?
陳可石認為,如果說成都能夠成為一個幸福的大都市,首先是個“溫情的城市”。“這點我覺得像很多城市做得比成都好。比如杭州,我認為他們一步一步地利用規劃改造西湖,規劃杭州。把杭州這幾年整體的水平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再比如上海,從浦東開始規劃,一直很強調規劃的前瞻性。”
陳可石說,“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是值得成都學習的。目前,天府新區開發建設就是方向。”
我們重視大環境建設,但是沒有注重微觀環境建設。陽臺、屋頂、路邊路燈、插花。成都氣候適宜種花。種花與幸福感的關系最具體最直觀。中國生活哲學講木養人。所謂養,就是一種溫潤。花木這種溫潤就是互相感應,就是“同氣相求”的踐行。
每個時代的人心都需要潤養,尤其是今朝。養花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花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因而人類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對花草有著極強的親近感。人們常會對著一片秋林心馳神往,也可能會為一組美麗的花紋而一擲千金,可謂是“人木自相親”了。
把成都建設成偉大城市會客廳,溫情亦是其中最動人的一部分。
比如,“偉大的城市客廳”,它的內涵是什么?中國城市普遍缺少城市會客廳。什么是城市會客廳?多以知名景區、主題公園、廣場,或行政、金融、商業中心等作為載體,匯聚當地特色資源,融匯文化娛樂商業等功能,作為一種城市的品牌符號和形象窗口進行宣傳推廣,吸引接待外來游客、投資者。城市會客廳應該是城市最光鮮的城市名片,是令人神往的地方。留得住人的地方。
成都的城市會客廳應該修建在府南河兩岸,有濱河步行街,有商業、運動休閑場所。巴黎塞納河、倫敦泰晤士河為我們提供參考示范。
再有成都比如寬窄巷子,錦里稱之為成都會客廳街區,可以再建50或者100個這樣的特色街區,這樣成都就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整體形成巨大會客廳。
文化是城市幸福感的核心
幸福城市需要文化底蘊做支撐,寬窄文化的屬性在于多元。
文化是城市幸福感的核心,是城市最后競爭力。幸福定義與城市的多元選擇有著密切關聯,幸福城市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做起呢?
陳可石希望大家都來參與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幸福城市”。因為任何一個城市都有一個生命周期,有青春,有壯年,有運氣好的時候,有運氣不好的時候。一個城市是一個生命的歷史長河,不是一個靜止的東西。
因為每一個城市都在快速地發展,在這個意義上,成都一定要發展成一個名城,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但是有名的城市比較少,巴黎、倫敦、華盛頓、紐約就是有名氣的城市。我們應該是把中國一些城市,比如成都、杭州定位成和這些城市可以并駕齊驅的城市。這才是我們發展的目標。如果說我們現在是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我們就有幾個不同的選擇,一個是經濟的城市,一個是環境的城市,一個是文化的城市。
如果選擇經濟的成都,成都發展可以像廣州、深圳、蘇州那樣的城市。
如果選擇環境的成都,我們可以強調環境,把環境做得很好,做成休閑城市。但是這些都不夠,最重要的是發展成一個文化的成都,因為我們所說的名城都是文化名城,而且是歷史文化名城,不是經濟發達、環境好的就是名城。比如環境,澳大利亞所有城市都是環境好,但是澳大利亞絕大多數城市并不是名城,所以我們要把經濟、環境、文化作為三個共同需要達到的目標來考慮。所以我一再強調經濟是一個層面,環境是一個層面,文化是最高的層面,所以要定位在一個邁向名城的目標上。
我們羨慕巴黎、倫敦,不是因為他們發達經濟繁華商業古老建筑,而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城市最后競爭力。剛才講到一個城市有三個層面:經濟、環境、文化。中國經濟發達城市很多,與國外相比主要差距在文化。
紐約、倫敦每天上演歌劇30部。愛丁堡藝術節是全世界的藝術節。文化本身就是巨大產業。倫敦排名第一的“經濟”不是制造業、金融業,而是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音樂制作產業,以及與文化相關的文化旅游產業。
我們的城市更多是作為旅游目的地的過境線,很難讓游客深度游。巴黎倫敦5日游靠什么吸引人?三天博物館,一天歌劇酒會高尚夜生活,一天購物。中國城市呢?缺少足夠吸引力。
成都有很好基礎,但缺少足夠的博物館群落。阿姆斯特丹有1000個博物館,劍橋大學就有1000多個博物館,哈弗大學有幾百個博物館,佛羅倫薩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館。成都至少要向阿姆斯特丹看齊。我們現在城市規劃總體的一種理論,比如說高效率、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環境可以保證,文化生活可以組織。我們可以建設很多博物館、歌劇院。成都至少要建設1000個以上博物館。
把成都變成一座領先的城市
城市性格不夠鮮明為窄,實現“國際格局”為寬。
如果要給幸福成都提出具體建議,應該開出什么樣的方子呢?
陳可石認為,中國城市現在處于“戰國時代”,增強吸引力,不斷提升魅力,人才、項目、資金就會越來越多。但是有的城市處于被流出,為何?就是硬環境、軟環境都不到位。
另外一個概念,實際上現在的城市主要是處在一個被選擇的程度上。就是說你這個城市你自己說如何如何好沒有用,關鍵是你要被資金選擇,被人才選擇。所以你做到經濟發達,這樣就業機會才會比較高,環境才會是一流的。那么,像洛杉磯環境就是一流的,還有溫哥華、悉尼、墨爾本這些地方也是如此,這樣成都才會被選擇,被高端的人才選擇,被我們的資本選擇。
因為現在人才是跟著資本走的,資本也是和人才綁在一起。所以,我們看到新型的城市,我們說到時尚的城市,洛杉磯、舊金山都是由于這樣的動力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