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窄說
偶然,背后是必然;
淡然,背后是欣然。
巷子,背后是日子;
寬窄,背后是窄寬。
我來成都兩次,都在五月,都去了寬窄巷子。
成都好大,也和別的城市一樣,一旦有了“地標”或曰“城市名片”,也就濃縮成幾處必去之地,游人可做減法,迅捷地聞見一座城市的氣息。
寬窄巷子恰是一張“城市名片”。其實我很懷疑這所謂“城市名片”,偌大一個城市何以被數處景點代表了?但這又是事實的存在,是時光的自然沉淀。某處景點,某條街巷浮出水面擔當“城市名片”,有自然擇汰的過程,并非費心巴力營造出來的。
記得頭次來,是2010年五月,參加天津《小說月報》的筆會。成都成為中轉點,重頭是轉道去往川西九寨溝。
初到寬窄巷子是晚上,另有一個雜志的筆會同樣落腳成都,兩邊文友撞了一塊,相約去那里的酒吧喝茶,聊文學。我平素對旅游并無興趣,來之前也不曾查閱“旅游指南”一類書,寬窄巷子這名字是頭一次聽到,就引起注意,并有聯想。
我也算巷子里長大的人,從未考慮巷子有寬窄之分,記憶中是一無例外的逼仄、擁擠。晚上沒有導游,本地朋友帶入,我還特意問哪條是寬巷子,哪條是窄巷子。本地朋友指給我看,我沒發覺有寬窄的區別,幾乎一樣。
不及細想,先到的朋友已迎出來,帶我們進到一處仿古宅院喝茶。那時候,聊文學還能有熱烈的氣氛,每個文友爭相發表真知灼見,哪又曾想這已是某種尾音和余緒。
聊文學時,我還是在想寬窄巷子,怎么我看上去它們幾乎沒差別?這里面是否藏著奧義,有待破解?不得不說,這個地名本身挺吸引人。
那一整年在記憶中都很清晰,我算是剛打了人生的翻身仗。
我大專畢業一直沒找工作,社會上摸爬滾打,從事過的職業不下六七種,都干不長久,甚至沒賺夠糊口的錢,索性待家里寫小說。
說是自由撰稿,掩不去啃老的事實。好在父母通情達理,見我每天寫得勤奮,認為一時雖賺不到錢,但也不算壞事。
要說通過寫作成為作家,賴以謀生,父母也不信,認為是極小概率事件,便相約寫到30歲,若還吃不到一碗飽飯,便要出門尋事,賺一份工資,把寫小說當成業余愛好。
一寫若干年,起初我每年只發表一兩個小說,稿費不夠買鞋;而在小縣城,鬻文賣字也鋪不開生意。
2002年,我的小說開始發表順暢。轉眼到2006年,30歲之約已至,靠稿費吃飯眼下還不可能,但已有多家雜志向我約稿,以此謀生,苗頭似又若隱若現。
“那就,再堅持幾年。”父母再一次予我以支持。我人生的轉折發生在2007年,剛過31歲生日,寫小說完全是新人,忽然獲得了魯迅文學獎。
獲獎時我還不知道此獎的重要,因先前省作協通知我報,我因沒有樣刊上交還拒絕,卻被發表我作品的雜志上報。編輯也說,報我也是湊名額,沒想真就獲獎。
我是后來才發現命運就此改變,2008年我由縣文聯解決了工作,成為事業單位的一員,有了穩定工資。
雖然剛參加工作時才千把塊錢,但我分明感覺到,我可以一直寫下去。數月后,我按職稱申報條例,直接獲評正高,工資陡漲一截,在縣財政局的工資賬面上和縣里幾個主要領導人同列前茅。
這在小縣城引起的反響,不亞于獲獎,親友們只能從工資的增幅理解獲文學獎的意義。
所以,我第一次來成都,第一次走入寬窄巷子,正處于自以為的“上升期”。
工作解決,從小熱衷的寫作可以一直持續,戀愛已到談婚論嫁,所謂立業成家,都在這不大不小的年齡撞在一起。我分明感覺有全新的生活朝我撲面而來,內心難掩期待,雖而立已過,自認為剛通過人生的窄門,步入寬闊之境。
那一年,成都尚有一種老舊氣息,但在我眼里分明是欣欣向榮的,所見的一切景色,都應著彼時的心情。
今年再去成都,是因獲得華語青年作家獎,這獎項是成都面向全國搞起的,已辦至第三屆。
時隔8年,再來成都,記憶中的老舊氣息全然找不見。不得不說,這8年里去往的一切城市,變化都難以描述地快,每天變貌,新的社區成片覆蓋了舊街巷。
成都舊的坊巷仍在,卻又煥然一新,憑添嫵媚,大都市的氣質在許多習焉不察的細部都有彰顯。
這次來成都,又正好有兩個文學活動一起搞,來的文友照樣很多,聚在一起多是吃火鍋,譚鴨血、老龍坎,還有叫不上名字的。
隨著火鍋店里煙霧鋪展,熱鬧氣氛還有,但文友都已懶得談文學。談什么呢?其實什么也不想談,每個人低起腦袋看手機,臉上時而現出熱戀狀,一抬頭又變了漠然。
得獎畢竟是好事,獎金也算豐厚,但這次抵蓉,根本找不見當年的心情。
這8年里,自己的生活軌跡也是變幻莫測,不比這城市的進程緩慢,仿佛整個時代提速,人與城市,與所在的一切都裹挾其中,難以幸免。
8年里,我的工作調動,從小縣城悠閑的創作員成為一所大學里規矩辦事的研究員;8年里,女兒從出生長至7歲;8年里有了意想不到的離異,我獨自生活在8年前從未去過的一座省城。
這些變故似乎都在拉長著時間,按內容量來算,這8年就是我最漫長的8年。人生的境況,就在這8年里有了巨大變化。
當初面對即將到來的日子,欣欣然有所向往的心情,此時全都凝滯,近幾年時而處在一種抑郁中,需反復調整心情。
我也決非脆弱之人,抑郁只是抑郁,尚未郁結成癥,我也恰好能夠領受,能夠調整,日子就在明明暗暗的反復中推進。
我現在面對的一切,都是8年前從未想到的。這次來成都,獎項的主辦方照樣又將一干人等拉到寬窄巷子,從下午開始,一直呆到晚上。
8年過去,寬窄巷子作為城市名片的功能顯然在不斷加強,人太多,有的地方水泄不通。這使我忽然記起8年前那一夜,巷子似乎還有些冷清。我仍記起8年前的疑惑,趁著白天,仔細觀察了寬巷子和窄巷子。
人潮如涌,多少對我的視線有所干擾,但疑惑仍如從前:寬巷子和窄巷子,根本分不出寬窄。你往哪頭是寬,又往哪頭是窄?
晚上聚在白夜酒吧,其實白夜酒吧已和我去過的那些古鎮不可或缺的酒吧一樣,格局整齊劃一,面目卻又模糊。傳說中的店主,美女詩人翟永明,仍是難得一見。
但這就是一個哏,縱是見面又能怎樣,還能激發出我們心底古老的詩興?這一點,我倒是毫不期待了,和朋友們喝酒閑聊,心底依然存著事,說著說著便獨自發呆起來。
“寬巷子、窄巷子,我怎么看著差不多呢?”鄰桌有人發問,問成都本地的朋友。又說,“再說兩條巷子的功能定位,‘閑生活’和‘慢生活’又有什么差別呢?”
我不免側耳傾聽本地人的回應。本地朋友似乎已多次跟人解釋,再一開口答得順暢。說這本就是偶然:事起于1949年前,當時的政府新立規矩,胡同一律改成巷子。前來改名的工作人員,還實地勘測,勘測后發現兩條巷子寬窄略有不同,便把寬一點的叫成寬巷子,窄一點的便是窄巷子。旁邊一條巷子里有一口水井,便叫成井巷子。
疑惑許久的事情,突然有了答案,且答案竟是這樣!
不禁莞爾,沒想到這名字的由來,竟出于當年工作人員近乎敷衍的態度。若當年那位工作人員是文人,小有學識,喜好尋章摘句,必然煞費苦心,找兩個文雅的詞匯妥帖地命名這街巷;偏巧這人并不風趣,有些呆板隨性,手頭一指,寬一點的叫成寬巷子,窄一點的就是窄巷子。
但他哪曾想到,這隨性的命名,多年后導致了這巷子名聲躥響,成為一個偌大城市的名片。
實話說,類似于寬窄巷子的舊街巷,在南方的老城中俯拾皆是。寬窄巷子如何從眾多面目混淆的街巷中脫穎而出,有了今天的光彩,其中發展、演進和傳播的歷史是可當成案例,供專業人員探究。
我只是想,難道這和“寬窄”的命名沒有關系?中國人好玄思,遇古怪的人名地名往往要發微索隱,饾饤考據,探究此中真意。“寬窄”的命名,豈不恰恰應和了這份探究考據的癖好?
至少,我本人即是如此,8年前來過,街巷的樣貌已然模糊,與去過的諸多地方混淆不分,但“寬窄”之名卻如此清晰。
然后,再要去探尋地名中的真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