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正兒八經的80后。在我的印象里,家里人都是吸煙的,奶奶、爺爺、父親、叔叔、大爺們。還能清晰地想起那時候的天壇、都寶、翡翠、威龍、叼羊等等。但是父親一直都是抽“都寶”的。這也是我一點兒也不覺得都寶這個牌子很次的原因。
上小學的時候,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吞云吐霧一下,但是和大部分的第一次一樣會不得要領。初中時期正是成為煙民,當時都是抽“希爾頓”的,自己真的感覺很高大上,自己這個不掙錢的比掙錢的家長抽的煙還好,多有面子的事啊。在初中的最后一年,因為自己的叛逆和哥們義氣的影響,這一年基本沒管家里要過零花錢,都是靠同學們的“贊助”和“在社會上的勞動所得”為主,后來警察叔叔告訴我這叫搶劫以后,我才知道原來這樣不好,呵呵。我想有過類似經歷的大家都會有同感的。那時候也有沒煙抽的時候,我想大家的做法也基本都是一樣的,就是偷家長的煙,我就老能抽到“都寶”,而且發現和“希爾頓”極其的相似,從這時候起,“都寶”在我的心中已經扎下了很深的根,以至于我上職業高中到參加工作,也都是一路“都寶”下來的,當時還給這煙起了一個很大氣很大氣的名字:“大地”,就是因為它的煙標上面有一個大大的“D”字。
當然,我在得到父親正式允許我吸煙的時候(其實說允許不如說接受),正是在我職業高中末段,步入社會之前。父親說他差隊的時候學會抽煙,和我這么大的時候,當時是偷老農的葉子煙自己卷,(當然后來也教會了我,我的手卷啟蒙就是我的父親)后來一直是“都寶”做口糧的。那個時候,每周六日都要很早起床和父親去潘家園擺攤,我倆每次帶一盒煙就夠了,看到幾乎沒有一個和我同齡的孩子在和我做一樣的事,覺得辛苦的同時,也很有一種“一盒大地闖天下”的感覺呢......
2001年秋天參加工作以后因為自己收入很低,所以也是“都寶”作為平日口糧,也經常從同事手里蹭些烤煙調劑,因為同事最次都是抽“紅塔”滴。因為需要住宿舍所以一周回家一次,每月必須的花銷就是給父親帶回2條整齊的“都寶”,即使他嘴上說我又瞎花錢,他不需要等等,但是我知道他是很高興的,當然我知道父親不是因為順口而高興,而是因為這是兒子買的,后來我經常發現他在樓下和其他同齡人聊天的時候,和人提起兒子每月必須上繳2條煙的時候,我更確定了我的想法。當時我以為這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雖然這很渺小,但是父親開心和自豪的樣子,讓我一直覺得這樣挺好。
以后我的收入漸多了,給父親的禮物也漸漸豐富起來,由于工作關系,身邊總能得到同事帶回的免稅煙,什么中華玉溪芙蓉王、七星駱駝萬寶路之類的還真不少,也聽到了一個很高大上的順口溜“軟中華硬玉溪,這樣的領導真牛B”。當然把這些煙拿來孝敬父親是很好的,但是他總是不舍得抽,每當過節,串門的時候才會帶上一盒顯擺一下,人家問起來他還會說:“這煙我都不愛抽,都是兒子給的,我其實愛抽都寶”。在他臉上露出一絲微笑的時候,顯得很知足,這種知足我很懂......
2007年,父親走了,在安葬的時候,我本來是準備了整條的中華和釣魚臺,想讓他在那邊繼續舒舒服服的,但是母親還是讓我給他帶上2條“都寶”,只有一個原因“他習慣這個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