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中國黑幫老大”杜月笙是這樣看人的: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膽小的男孩一般能成大事;打仗前思后想才是帥才;流淚的男人一定有愛心;愛罵人的人,內(nèi)心都很恐懼;不吸煙不飲酒的人,都很自私。一般不可托終生;重情之人,難有愛情之幸福。當你說岀愛字,你就處于被動。
作為我們煙民和酒鬼,自然對于他說的“不吸煙不飲酒的人,都很自私,一般不可托終生”比較感興趣。經(jīng)過考證以后,發(fā)現(xiàn)杜老板的原話還真不是那么說的,“不吸煙飲酒的人,大都是對自已嚴格要求的人。一般可托終生。凡迷戀“酒色財氣煙”者,一定要小心。”這句才是原話。原話被篡改了,但是我們卻深深地相信了。
拋開這兩句話的真實性不談,只談說話的人和聽話的人。先說說話的人,杜月笙的身份是“中國黑幫老大”,或許是收到香港電影的影響,我們對這些人的認識是集抽煙,喝酒,紋身不良生活習慣于一身,滿口滿心的江湖理論,用特有的魅力去征服跟隨自己的兄弟這樣的一群人,而政府和警察的形象卻被丑化了。可事實真是如此么?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人家杜老板可是重文化,重教育,愛中華的一個有為之士,并且成立公司,鎮(zhèn)壓革命,創(chuàng)辦銀行,做的也都是利國利民的買賣。如果兩個人閑聊聊到這人,不提名字估計還以為是岳飛文天祥式的大人物呢,其實杜老板也真不是小人物,只是這名頭好說不好聽。再說聽話的人,這應該會分為三類,第一是聽著認為有道理的,并且記住當做以后做人標尺的人。第二是聽著不認可,這耳朵聽,那耳朵冒的。關(guān)鍵就是這第三類人,聽著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不完全認同,加上自己的觀點以后再去給別人傳話,時間就了就三人成虎了。
在生活中,大家總喜歡做比較,最親民的案例莫過于這些年最火的選秀節(jié)目了。拿足球和選秀對比一下不難看出,足球看的是終場的最終比分,選秀則是通過評委的點評以及場內(nèi)外觀眾互動得到的結(jié)果。例如:選手A在直播里唱了首歌,選手B在直播里彈了段琴,能說A唱歌唱得比B好聽嗎?顯然是不能的。我們抽煙喝酒也是一樣,平時討論哪個煙好抽與不好抽,哪個酒好喝與不好喝,其實是沒有太多參考意義的,煙廠生產(chǎn)的時候已經(jīng)對香煙的香味定了型,淡雅香怎么和茶香的去對比呢?酒就更簡單了,你喝啤酒,喝葡萄酒反正只要一旦酒后被查到都得拘留,這還有什么好與壞之分嗎?恐怕只是一個適者口珍的道理。
馬克思以前說過,資本主義注定被社會主義所替代。這句話相當于什么呢?鄰居家小孩出生了,張家說這小孩以后肯定有出息,能當科學家,李家說著孩子瞅著有勁兒,能當運動員,我過去說這孩子以后得死。我說的是不是實話,人都是會死去的,但問我這孩子什么時候死,怎么死的我不知道,因為我要是知道了我成了江湖騙子了。在抽煙和喝酒的時候也是一樣,有的對著你煙說貴了,有的說賤了,有對著你酒說好,有的說不好,其實這個都不重要,自己認為好,喝著舒服抽著爽就夠了,這煙錢酒錢就沒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