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一直總想買幾把好一些的手工紫砂壺,但鑒于價格問題,還是沒舍得。有時只能自嘲,當年秦漢、林青霞這對金童玉女,不正是由于秦漢得到一把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的“相明石瓢壺”后沒日沒夜地賞玩,才冷落了佳人,終至分手的嗎。所以,不買也罷。話雖是這么說,但心中卻是癢癢的,遇到有賣紫砂壺的地方,總要駐足一會,巴不得能撿個漏。
其實,家中還是有兩把半手工紫砂壺的,一把段泥石瓢壺,是春夏沖泡綠茶的;一把紫泥掇球壺,是秋冬沖泡普洱茶的。這兩把壺是我在一次展覽會上買的,一把小幾百的價格讓我猶豫了好一會,最后還是咬牙買了下來。但紫砂壺的款式太多了,如西施、文旦、秦權、提梁、魚化龍等等,或圓肥墩厚、或纖嬌秀麗、或拙訥含蓄、或小巧灑脫、或古樸典雅、或妙趣天成,每種款式都很可人,也有一段癡迷的典故或寓意,真可謂“方非一式、圓無一相”,讓人很難取舍。
我不知道這種喜好算不算人的劣根性,但欲罷不能的感覺還是讓我很難受。想來,這也算不得什么不良嗜好,那些文人雅士對紫砂壺也是趨之若鶩,我這一介草民染此喜好,頂多算是附庸風雅罷了。只不過,人家是鐘情于那些紫砂壺工藝大師之作,而我只垂青于民間藝人而已。
一次,偶讀一篇關于紫砂壺的文章,里邊探討到文人為什么喜歡紫砂壺。據其分析:可能跟紫砂質樸內斂的特質有關。紫砂器的構造擁有自由和靈性,可以暖手溫心,可以成全一種委托生命想象的大美,于是品呷香茗、把玩砂壺漸漸成為古時文人的風氣,人生感懷寄寓其中,枕石醉陶已經足夠,仕途宦海已經忘卻。如果既能詩書立世,又能游戲人生,在一把紫砂壺上尋找入世與出世的平衡點,豈不妙哉!紫砂壺不用上釉,樸拙自然,合于文人的本性。一個小小的壺坯上,既可以題寫壺銘,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懷,又可以篆刻花鳥草蟲,以寄托行云流水般的性情。天下哪一種陶瓷器皿能與之比肩呢?
讀此方有了悟,形質不同,只不過是代表著不同的人生,唯有入世與出世間的那一縷沉著,才是紫砂壺蘊含的真正大美,這是紫砂壺骨子里的東西,既愛此,便為同道,已無高低之分。至于讓秦漢、林青霞分手的那把紫砂壺,據說后來竟拍出一個1232萬的天價。不過我想,分手的原因絕不是因為紫砂壺吧,心若碎了,什么都可以成為分手的由頭,若是如此,紫砂壺真是一個大大的冤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