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煙草博物館編輯整理 自明代萬歷年間煙草傳入中國之后,煙草經營隨即快速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而最早吸食煙草的消費品便是煙絲(水煙和旱煙),直至卷煙的誕生、沖擊和影響,到20世紀80年代末煙絲經營才逐漸消亡,煙絲經營歷經數百年。
“紅方印”是煙絲包裝上的一個印記,自清代、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一直都在煙絲包裝上延續使用,流傳甚廣,從而也成為煙草經營活動中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筆者多年來共珍藏有兩百余張煙絲“紅方印”,不難發現,這些煙絲“紅方印”大多圖案設計精美,構思巧妙,理念彰顯,極具時代特色。早期的“紅方印”簡捷明快,晚期的圖案新穎,不相伯仲。走進“紅方印”的奇異世界,精彩紛呈。
然而,就在這眾多的傳世煙絲包裝紙上不乏有許多珍貴的文書墨跡遺存。這是古人樸實勤儉,廢物利用所致。他們將吸食完煙絲的包裝紙當作書寫紙來使用,不僅節省了紙張,減少了開銷,又利于環保。最顯著的是滲透在包裝紙上的煙絲油起到防蟲蛀的作用,能讓一些重要文書保存得更長更久。諸如幸存于世的就有道光元年、道光十八年、同治二年、同治十三年、光緒三年、民國四年、民國二十六年、民國二十七年等等一些山契、地契、租賃契約和合同文書,還有一些抄白契約文書。除此之外,煙絲“紅方印”上還留存有告示——茶葉購銷、管業通知;書信——家書、業務往來;藥方——孕婦保胎方、理氣補血方;楹聯——婚慶喜聯;收賬——收租、還款、賬單;記事——訴訟文書草稿、喜慶禮單、道語;存據——保存說明等。而且,這些遺存下的文字憑證大多都屬徽州文書范疇。
十分有趣的是,上述這些用煙絲包裝紙書寫的契約文書,年代雖已久遠,但一張也沒發現被蟲蛀過的痕跡。也正是先人們為了保存這些有價值的契約文書、憑證、字據,一個不經意的舉措,無意間也給煙絲"紅方印"留下了一絲生存空間。不僅使人們對古文書研究有了實物可考,同時,還對煙草經營商號、經營地址、產品名稱也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又因契約文書的落款年代時間,對斷定煙草商號經營年代也有了一個可信的參考依據。真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才使今天的人們即能看到我國歷史上契約文書的不同面貌,又能清晰地觀其煙草經營的成長歷程和非同尋常的精彩歷史畫面。
民國二十七年李道樹因錢糧急用買賣荒山熟地契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