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不得不提林語堂先生的著作《京華煙云》。《京華煙云》是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所寫,書中有一段對泰山景點的描述,是所有小說中描寫泰山風景最細致的,風景形容宛然如在眼前,被稱為林語堂版“泰山旅游指南”。
林語堂先生撰著《京華煙云》,是基于當時的國內(nèi)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fā),中國出現(xiàn)空前的民族危機;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中國進入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代。上個世紀整個三十年代,國內(nèi)還發(fā)生了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民不聊生,抵制洋貨、倡導國貨的運動蓬勃興起。面對外敵入侵、民生慘淡的境地,林語堂先生憂國憂民,致力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宣傳抗日,此間作品也多與此有關。而三十年代的中國卷煙市場,英美煙公司處于壟斷地位,幾乎控制了整個中國卷煙市場,其品牌包括“大前門”、“白錫包”、“紅錫包”、“三炮臺”、“大英”、“哈德門”等。中國民族卷煙工業(yè)由于經(jīng)濟實力薄弱、設備陳舊落后和經(jīng)營管理經(jīng)驗不足,再加當時國民政府的政策失誤,在與英美煙草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但基于廠家、牌號眾多和抵制洋貨運動影響,也占據(jù)了一部分市場,期間的民族品牌包括“長城”、“雙喜”、“美麗”、“金鼠”等,還有大量以古典文學“封神榜”、“西游記”、“水滸”、“紅樓夢”等為內(nèi)容的香煙牌子,此外還有各地生產(chǎn)、銷售的較小牌號。其中,就包括華商戰(zhàn)警堂兄弟在青島創(chuàng)設的山東煙草公司,生產(chǎn)“泰山”、“福壽”、“齊魯”等牌號卷煙,主要在山東境內(nèi)銷售。
面對當時國內(nèi)嚴峻形勢,林語堂先生撰寫《京華煙云》,通過講述北平幾大家族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展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其目的是為了激勵國人抗戰(zhàn),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民抗擊外敵侵略的場景和信心。為了給寫作積攢素材,林語堂先生從美國返回,在國內(nèi)搜集有關資料,并專程赴泰山考察實景。為了響應抵制洋貨、倡導國貨運動,林語堂先生每到一處,必抽當?shù)孛褡迤放凭頍煛T谔┥狡陂g,他抽的就是山東的民族品牌“泰山”卷煙。林語堂先生對該煙如何評價,已經(jīng)無從考證,就在此間,他提出了“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據(jù)傳,林語堂先生及一眾好友下山后,感到非常疲憊,于是在山下就餐休息,席間林語堂先生點上了一支“泰山”香煙,吞吐幾口后,感到心情難得的舒暢,有感而發(fā),脫口而出“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這句話。據(jù)說,他起初還不是這樣說,而是“飯后一支煙,勝過爬泰山”的大概意思,隨后覺著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又在席上改成“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林語堂先生一生著述頗豐,嗜煙也是出名,二者是否有關不好評述,但其“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名言,確是與考察泰山期間吸食“泰山”香煙有關。
林語堂先生1976年在香港去世,享年八十歲,他的一生雖然給世人留下“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等名人軼事,但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情懷和對中國文學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