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創新就是想‘偷點懶’。”這個標題乍看起來總覺得不夠高大上,甚至有些貶低的成分,完全不配那些先進勞模的偉岸形象,但卻是一句實實在在的真心話。
日前,某電視臺在一檔為2105年五一勞動節錄制的節目中,一位全國勞模候選人就是這樣介紹的自己。該名勞模說:去創新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因為我不想每次都重復地去面對這個機器的異常。而他的這種不想重復面對機器異常的想法,促使他一次次地去創新,也大大減少了原有工作量。
其實,為了“偷懶”而實現創新的例子很多。像愛迪生在電車公司做工時,就是因為琢磨“偷懶”的辦法,才研制出定時報音器。在間隔一定時間后,自動發出線路一切正常的運行訊號,這讓愛迪生在值班時既能“偷懶”又能和其他人一樣掙錢,可謂一舉兩得。
像波特在工廠做工時,老板讓他坐在一臺蒸汽發動機旁邊,當操作桿落下時,就把廢汽放出去。可這個“懶鬼”覺得這活兒太累人,就想改變它,使自己輕松一些。于是,他試著在機器上裝了幾根鐵絲和螺栓。沒想到波特不但因此而脫身,而且發動機的功率能成倍增加。就是這么個主意,導致發現了往復式發動機活塞的工作原理。
想在工作中“偷點懶”并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兒,誰都想輕輕松松地完成工作,關鍵是你采取的“偷懶”辦法是否符合工作的要求。
我曾在單位大修組工作過幾年時間,當時的主要工作是專修切絲機。高速旋轉的切絲機刀片通過往復旋轉砂輪打磨,以保持刀片的鋒利。但是固定在正旋螺紋桿上的砂輪安裝得再牢固,使用起來也會產生一絲松動,就因為這一絲松動經常造成砂輪被打碎、螺桿被打彎。尤其是上夜班時,換一副往復砂輪架需要很長時間,不僅耽誤生產進程,也影響員工休息。
當時很苦惱,這三天兩頭地打壞,到白班時還得修復砂輪架,實在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兒。于是我想,怎樣才能不遭這份罪呢?一次修自行車腳蹬子時給我很大啟發,自行車左側腳蹬子是反扣的,這樣就會越騎越緊,不會產生松動現象。用這個原理我對砂輪架螺桿進行了改造,不僅減少了故障率,當年還在省級公司QC成果發布會上獲得了二等獎。而這一切就是源于當時“嫌麻煩”的初衷。
曾經和他人討論精益管理問題,其言:精益管理又是為了規范操作流程,又是實現過程標準化,說了一大堆。但我認為精益管理的終極目的就是一個,即消除所有的內部過程浪費,快速生產出合格產品。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能夠降低你的生產成本、管理成本及時間成本,那是你的本事。如果員工一天累得要死,成本還居高不下,流程再規范、動作再標準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所以說,想“偷點懶”不一定是壞事,如果能夠促進創新,減輕勞動強度,反而能夠成為一種技術革命的動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