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凌晨二點多,隔壁的房門“吱”的一聲開了,輕微的拖鞋聲順著走廊向前堂移去,悉悉索索一陣輕響,有水聲、有時是扁擔碰到桶,接著,大門咔嗒鎖上,屋里恢復了寧靜。我知道,孩的外婆已經(jīng)起身出門,在眾人還酣眠時去整她的菜地去了。
從家到菜地要走三百多米的距離,旁邊有一大水塘,一股魚腥味不時吹來,孩她外婆的菜地就在水塘邊,前后有一畝多,種著芹菜、油麻菜、菜花、白菜包谷等作物。孩的外婆曾說,家里有七畝多地,以前全都是自家人耕種,現(xiàn)在大部分租給別人用了,只留有這較近的一畝多地自己還在種。
凌晨四點多,挑著一擔芹菜,頭戴一只照明燈的外婆回來了,將菜放在水池邊開始清洗,碼成捆,放到小三輪上,然后推著車向城中菜市場走去。外婆說,去市場批發(fā)菜要趁早,去晚了就不得價。果然,菜批發(fā)得很快,天還沒亮外婆就回來了,小三輪上放有一袋米粉和一袋包子,這是給家人準備的早餐。燒好一鍋肉湯、煎幾只雞蛋、熬上一鍋玉米粥后,外婆捧著一堆菜葉上到樓臺,那里圈養(yǎng)著十多只雞。將菜葉剁碎,拌上包谷粉和米糠后撒到食槽里,一群健壯的家禽蜂擁而來,外婆滿意的看著她精心養(yǎng)殖的雞們,然后走到一旁的蛋框,查看是否有新出的雞蛋。
天光顯了,孩子們起床了,有的要去遠地上班,孫兒們要去學校,他們匆忙的洗漱,囫圇的吃過早餐就出門去了。
做工的大人們出去后,家里還有一剛滿周歲的小孫子,小孫子的媽媽是一家幼兒園的負責人,待喂飽奶水,她也出去了,留下孩子讓外婆帶,外婆有時用嬰兒車推著,有時用背帶背上,一邊哼著歌一邊做著家務。今天,街坊林嫂約了外婆幫做幾組粽子(外婆做的三角粽是遠近聞名的好吃),于是她將小孫子往背上一背,到后院去摘粽葉。后院也是一塊菜地,種有一些平時需要用的辣椒、生姜、粽葉、木瓜(木瓜什錦菜的原料)等,墻上掛著絲瓜,棚上掛著葡萄,一旁是一棵枇杷樹。外婆用剪刀剪了半框粽葉,拿到水池邊仔細洗干凈留著備用,用盆將制作粽子用的糯米、綠豆進行泡發(fā),然后將所需其他原料都作了準備。糯米和綠豆的泡發(fā)需要一段時間,外婆利用這段時間將小孫子的臟衣服洗了。
接近中午時分,小孫子的媽媽回來了,外婆此時想起了還有一些菜葉可以拿去魚塘喂魚,魚是自家養(yǎng)的,于是外婆又騎著小三輪出去了。
過了晌午,外婆回來了,小車上帶著幾袋街坊鄰居送的瓜果、土豆、茄子等,可以用作晚餐的食材。簡單的吃了一碗玉米粥后,外婆開始了她的粽子制作,看外婆包粽子,可以體會什么是純手工制作,材料都是貨真價實,每道工序都手工完成,扎實放心。制作好的粽子放進大湯鍋里,注滿水,用燃煤大爐一煮就是七、八個小時。新出鍋的粽子特別好吃,那是外婆勞作的結果。
傍晚的時候,外婆多半在菜地耕耘她心愛的菜苗,松松土、除除草、澆澆水、施點農(nóng)家肥。外婆種的菜有一股純正的清甜味,我特別愛吃,還時不時拿回大城市分給親戚們品嘗,每次都被“紛搶”完。
晚飯后,外婆清理完家務,才有時間清洗一天的汗水和勞頓,十點休息,凌晨2點多起床,開始新的一天,周而復始,年年如此。
孩的外婆叫李桂芝,一輩子以務農(nóng)為生,今年剛滿60歲,短發(fā)已經(jīng)全白,面部滿是皺紋,比起前些年已明顯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四個孩子早已工作,還有五個孫輩正在念書。老一輩中國農(nóng)村婦女特有的勤勞和堅毅在她身上都有完美的體現(xiàn)。有時候我會說說她:“不要那么幸苦了,該休息休息了,又不缺吃少衣的”,可外婆總說:“不辛苦,早就習慣了,不動動會生病的”。望著她的背影,我能理解這一輩人,有時候想想,現(xiàn)在的年輕一代都是這么堅韌就好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