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說實話,從來沒估量過指標量化的意義到底有多大,頭腦中只是將量化的指標當作一個對比的參數,甚至有時都覺得強調指標量化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但看過5月16日中央電視臺那期《開講啦》欄目之后,完全顛覆了我對指標量化的理解,若是能系統地建立起一個指標量化數據庫,無論對從事哪一項工作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那期《開講啦》欄目中,撒貝寧與素有“科技民工”稱謂的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聊一百歲的夢想。在談到對未來生命大數據治療預防疾病的前景時,汪建隨手掏出自己的手機,向觀眾展示他連續跟蹤記錄10年超過14T的多組健康數據。汪建把自己的遺傳蛋白、代謝、菌群、環境、平時的體質評價、運動、營養、睡覺、飲食、心情都進行了記錄,他存了自己的細胞,甚至構建了符合他腸道菌群條件的酸奶。在汪建看來,這些大數據背后的價值顯而易見,誰能越早掌握越多數據,形成足夠樣本進行分析建成模型,誰就占足了先機。
看著汪建手機上自己的心臟、血管模型,簡直驚掉了我的下巴。連續10年跟蹤自己健康數據的建立,這絕對需要一種毅力,但所帶來的益處也是巨大的。用汪建的話說,一看自己的手機就知道自己的身體處于什么狀態了。如果某項指標高了,就告誡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蹦蹦自己的腿”,并按照計劃使自己的指標以量化的形式下降,堅持一兩年指標就下來了。
同理,企業在管理工作上抓對標我覺得也是這個道理,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就如同人體的遺傳蛋白、代謝、菌群等因素一樣,當你將采集到各項數據建立起一個大數據庫之后,與行業標準比照,若是哪項數據高了,也就到了該“管住自己的嘴、蹦蹦自己的腿”的時候了,或者從節能降耗上著手,或者從提高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上著手,一項一項地讓自己量化的指標下降,你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從這里我們也不難看出指標量化的重要意義。
有時我們會對量化的指標存在反感情緒,認為那是一種束縛,但就是這種束縛卻是一種“治病救人”的良藥,它會讓你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引導自己從哪一方面進行改正。如果始終讓自己存在于模糊的狀態下,不能用量化的指標衡量自己,多一點少一點都可以,那么自己就將成為一臺沒有保養記錄的機器,也許突然一個事故就會要了自己的命。真的希望有一部汪建那樣的手機,我相信隨著汪建和華大基因的不斷努力,這個希望不會遙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