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在專稿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看到棠梨樹,想到善施德政的召公曾經在此停留居住,因而對它倍加珍視呵護,不忍隨便修剪砍伐。《詩經 召南》中的名篇《甘棠》,想必很多人吟誦過,更被 其中的思慕之情所感動。睹物思人,思人愛物,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這是詩人的深沉情愫,又何嘗不是我們今天保護文物古跡、瞻仰人文景觀應有的情懷?
相較之下,近日一則古梅被“斷肢”的新聞,令人五味雜陳。據報道,有游客在滁州瑯琊山風景區游覽時,為摘樹上的果子,將景區“鎮山之寶”——歐陽修手植梅枝丫硬生生地扯斷。管理人員聞訊趕到現場時,肇事游客已溜之大吉,留下一米多長的斷枝躺在地上。當地相關部門表示,古梅作為樹木中的文物,一旦被破壞,損失難以挽回。且不說是一代文豪歐陽修手植親栽的千年古梅,具備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即便是普通的一草一木,也應該受到珍惜愛護,起碼不能隨意破壞。
抗過了千年風雨,挺過了病蟲災害,卻沒逃過游客的“斷肢”摧殘。近年來,類似現象并不少見,一邊看風景一邊“煞風景”的現象時有發生,諸如在文物上刻下“到此一游”之類的公地悲劇更是難以斷絕。就在前不久,國家旅游局公布一批“黑名單”,曝光旅游中的失德行為。這些或是無心之舉,或是有意之為,無不折射出公民素養的缺乏、文明意識的缺失。如果稍存一點文明意識,恐怕就會三思而行、手下留情;只要公心還沒有完全被蒙蔽,也就絕不會為一己之私大煞風景。
“非知之難,行之惟艱。”文明旅游的大道理無須贅言,關鍵是如何把知識內化為意識,轉化為行動。古梅遭“斷肢”是一個教訓,也是一面鏡子。愿我們都能照一照,想一想。誠能如此,古梅之傷也算沒有白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