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汕頭日報》編輯整理 那天,妻子忽然在兒子書包發現了一包煙,如臨大敵。我不吸煙,我們更不希望讀中學的兒子偷偷吸煙。而面對兒子的偷偷吸煙,可該怎么辦?
長得比我還高的兒子,我們雖然還是習慣性地把他看成孩子,可是,他卻并不喜歡我們的這種眼光,已是青春期的他,處處覺得自己就是大人了,時時都模仿著成年人的種種作派,偷偷吸煙,其實就是如此。
吸煙的不利健康,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越來越多的人不吸煙了。但一個事實卻也讓人深感憂慮,就是吸煙正向低齡化發展,如中小學生的吸煙現象的屢禁不止,就是證明。不少人因此而頭痛。
如何妥為處理?也真的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個不當,就會適得其反,這些青春期的孩子多少有逆反心理,你越是強烈反對的,他越要做,所以強硬的斥責、禁止,自是不可取。例如我們把兒子書包里的香煙沒收,當他的面銷毀,或者打他一頓,都不是好辦法。如此的教育有些簡單粗暴。不必諱言,以前我有時也如此做過,如今反省,卻覺得這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
此時,我忽然想起詩人舒婷當年對這種事情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很巧妙的。她書里說,偶爾夜歸,見到三兩個男孩子縮在黑巷里,輪流吸著煙頭,不由得擔心起來。于是就問兒子:“你是不是覺得抽煙很神秘?如果你和班上男同學想知道什么叫吸煙,就邀請他們到家里來,我買包好煙,你們可以安全地嘗試。”舒婷說,這樣就像接種疫苗一樣,試圖提高孩子對香煙的免疫能力。
這樣的處理無疑是較妥當的,讓孩子吸煙從偷偷的地下擺到明白處,而且買好的煙,對孩子的危害可以降低。當然這不是縱容孩子的吸煙,而是在讓孩子親身體驗,滿足好奇心后,再因勢利導,使他們懂得吸煙對自己的危害。因此,舒婷最后也鄭重其事地告誡說:“當然,必須到此為止。”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吸煙,誰也不會那么輕描淡寫的。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已經不能全把他看做是一個孩子了,我們作父母的這種慣性的思維其實有些落伍。因為,他們已不再只是單純的小孩子,身體的發育使他們接近大人,而思想上卻還是像孩子似的幼稚,這種身體與思想的不對稱,就是這個階段的特點。我們的教育,如果要有效果,當然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更有針對性。我想,雖然不是教育界人士,但作為母親和家長,舒婷對兒子吸煙的處理,無疑是正確的。
不能放任他,也不能嚴厲地杜絕,這中間應該有一個緩沖的區域,就是我們處理這些事情的度了,倘能把握得恰如其分,就是分寸,那么,事情的結果就較令人滿意,也可以獲得較為圓滿的解決。
不過,如何把握這個度,其實不是人人能夠做到的。所以,我們說教育是一門科學,很值得我們的深入研究的,而這也并不只是教育界人士的責任而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