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齊魯晚報》編輯整理 據記載,濟南的煙俗歷史可以上溯至明代。當時煙葉傳入我國,山東則成為優質煙葉產地之一。身居省會的濟南人,購煙方便,嗜煙上癮的人漸多。明末清初,濟南已經吸煙成風。
老濟南早期的煙俗,人們上了煙癮不是用嘴吸煙,而是用鼻嗅,時稱“鼻煙”。清代,濟南盛行鼻煙。鼻煙的原料,系煙葉研成細末,多半加上藥材香料。用法,以手指蘸煙末,抹在鼻孔嗅入體內。貯放煙末的是個小瓶,俗稱鼻煙壺。
卷煙(又稱香煙、煙卷)問世前,習慣用煙葉的癮君子通常都吸旱煙。老濟南常見的吸旱煙用具,俗稱煙袋鍋,也叫旱煙袋。木或竹竿,空心,兩頭鑲有金屬或其它物料的煙嘴、煙鍋。人們吸旱煙時,拿隨身攜帶的火鐮點煙。火鐮,像是一個細長的鐮刀片,用它狠狠摩擦火石,便冒出火星燃燒。
那時候,另一種吸煙方式叫水煙。吸水煙的用具為銅制,時稱水煙袋、水煙壺。它有兩個口,煙管口置放煙絲。點燃后,煙氣經過煙管口下面的小水箱,再從水里冒出,經由吸管口供吸者享用。吸水煙點火的辦法蹊蹺,由于煙管口徑小,引火需要特制的“紙煤”。那是一種粗纖維的火紙,手工捻成筷子狀的空心紙卷。點著以后呈半隱半現的紅火,緩慢燃燒。用時,嘴里憋足了氣,對準紙煤暗紅的火頭猛然一吹,一團明火燒紅煙絲。
筆者不吸煙,但對水煙、旱煙、鼻煙等情況都很熟悉。小時候(上世紀30年代),家里有吸旱煙的,有吸水煙的,還有吸鼻煙、雪茄的,屋子里總是煙霧繚繞。走親訪友,所到之處,也都是源源不斷的煙味。當時,大觀園、新市場以及大街上,除了售煙的店鋪外,還有些小作坊,專門加工煙葉。市井各處,都有專賣各種煙具的商店和攤販。
20世紀初,英美煙草公司在上海興建卷煙廠,產品很快打入濟南市場。濟南人吸煙,出現吸卷煙和吸旱煙、水煙并存的局面;吸煙的人越來越多,煙毒給人們造成的疾病和公害,引起不少有識之士的關注,社會上響起了禁煙的呼聲。
事實上,早在清代,山東提學僉事施閏章就批評吸煙現象:“火氣熏灼,耗血損年,人不自覺耳……實為妖草,必禁之”。清崇德四年(1639年),濟南還張貼過朝廷戶部的禁煙告示。這是我國最早的禁煙令:“嚴禁八旗官兵人等種煙吸,并規定對違犯者治罪相應措施。其中,栽種、吸食、販賣煙草按賊盜治罪,走私煙草者處死”。結果是禁而不止:吸煙的照樣吸,賣煙的照樣賣。
民族工業的興起,使國產卷煙問世。這時,濟南也有了本地的卷煙廠。伴之而來是,老濟南的市面上中外香煙齊上陣,到處都是“哈德門”、“大前門”、“美麗”、“駱駝”、“三九”等香煙品牌的大幅廣告和形形色色的促銷。人們大把大把的金錢花在買煙上;一聽進口的五十支裝、鐵盒“三炮臺”牌香煙,賣到大洋三元,相當于一袋四十五斤的面粉,竟然有人成箱成箱地買,吸煙帶來的社會問題更加激化。
不過,從我這個老濟南吸煙家庭來看,卻已經開始了戒煙之旅。我的父母曾長期吸煙,原來病弱。后來,二位老人一支煙也不吸了,身體健康,均享年八十歲。當年母親戒煙,和我的勸告有很大關系,父親則是在我出生前戒掉的煙癮。據說,之前父親不但吸小煙—卷煙,還吸大煙。民國時期韓復榘主政山東,曾根據他的便衣隊情報,堵住家門抓我父親。那時候,逮住吸大煙的格殺勿論。由于父親出門在外,僥幸逃過此難。事后,父親不但大煙不吸,連小煙也不吸了。可見,戒煙、禁煙以至禁毒,都和大環境,和個人的主、客觀因素有關,“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為。
煙俗文化方面,還形成了和孩子們有關的煙文化—洋畫。筆者小時候喜歡一種兒童游戲叫扇洋畫,洋畫就是當時香煙盒里附帶的小畫片。它原本是卷煙廠為了促銷貨物,有意在煙盒里裝一張小畫片,作為贈品吸引顧客;畫片為長方形,長度一寸多,寬度不到一寸,彩印。當時習稱卷煙為洋煙,洋煙盒子里的小畫片,也就喚作洋畫。
想當年,孩子們喜愛洋畫的情形,可以借用一位同齡作家的話來說:“我同煙卷發生關系,卻是已經有幾十年了。那是說的煙卷盒中的畫片,我在十歲左右的時候,便開始收集了。我到如今還記得我當時對于那些畫片的搜羅是多么熱情……有的是由家里的煙卷盒中取來的,恨不得大人一天能抽十盒煙才好……收集全了一套畫片的時候,心里又是多么歡喜。”
洋畫有各種題材,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有衣、食、住、行;有花、鳥、蟲、魚等等,讓孩子們從中獲得不少知識。想當年,我們這幫孩子除了把洋畫作為藝術品收藏外,在課余時間常常玩扇洋畫游戲。扇洋畫的玩法多樣,通常是兩三個小朋友,各出一張洋畫,放在同一地方,大家輪流用手扇,或者用洋畫扇洋畫,誰扇翻了歸誰;游戲隨時隨地隨意進行,你輸我贏,樂在其中。
洋畫給我的童年增添了許多快樂。不過當時只能說是年幼無知,貪玩而已。而幾十年后的今天,反思那項兒童游戲的時代背景,卻留下了一個心結。試想,小朋友拿眾多的洋畫玩游戲;一張洋畫來自一盒煙,那要吸多少煙,才能換來如此眾多的洋畫啊。
這筆老賬,絕不單純是浪費金錢的經濟問題。它更讓人聯想,會有多少同胞因此蒙受煙害,犧牲了身體健康甚至生命。這一切意味著,想當年,我們這幫天真的孩子,玩洋畫游戲的背后,籠罩著多么可怕的煙魔陰影。就我所知,當年和我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不止一人后來吸煙,淪為煙害的犧牲品。回憶老濟南的煙俗,誠惶誠恐,百年間,人們為煙付出的代價太大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