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因其意境、聲律之美,被稱作華夏文學史上文氣最強的七字句。故,包括歐陽修、石延年在內的十三位文人皆作以引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初石延年贈友聯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但我獨欣賞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兩句。
無論李賀也好,還是石延年也好,亦或是歐陽修也好,皆是傾訴或窮困潦倒、命運多舛的無奈,或表達離愁別緒的凄美,雖都婉約細膩,但終脫不開一個“愁”字。唯有毛澤東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才寫得如此蕩氣回腸、激昂豪邁。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這樣寫道: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關于毛澤東的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很多人均解釋為:表達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真諦,表明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著的,誰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行,新生也總是戰勝腐朽。對這種解釋我是不贊同的,毛澤東在當時那種情境絕不會想寫一篇哲學理論,更多的是在慶賀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同時,對那些在革命征途上犧牲烈士的緬懷,以及對經過艱苦卓絕斗爭并最終取得勝利的珍惜。所以,應該解釋為:老天若是有情,也會為那些在革命斗爭中犧牲的壯士動情,正是經過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戰士前仆后繼的拼爭,我們才走上了最光明的人間正道。
1949年4月20日北平和談破裂,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4月24日晨解放軍先遣部隊直奔“總統府”,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蔣介石“總統府”的門樓上。為了等到這一天,千千萬萬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為了建立民主、富強的中華英雄兒女壯烈犧牲。在此壯懷激烈的時刻,毛澤東當然會想到被軍閥殺害的妻子楊開慧,當然會想到大弟毛澤民、二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侄兒毛楚雄這些為了解放全中國而犧牲的親人。一幕幕往昔崢嶸歲月浮現在眼前,一曲曲雄壯悲歌縈繞在耳邊。但想到從此將“一唱雄雞天下白”,毛澤東在感慨之余,才會提筆揮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動情詞句。
如果說李賀、石延年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動的是小情,是悲歡之情,是離別之情。那么,毛澤東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動的就是大情,是感天動地之情,是惠澤蒼生之情。在這一點上,雖皆因一個情字未了,但文人與偉人思想所及是存在著很大差別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