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毛澤東的戎馬生涯中曾有過很多神來之筆,但四渡赤水絕對算作經典戰例。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16個團三萬多人,采用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策略,縱橫馳騁于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回穿插于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部隊約150個團四十萬敵人重兵之間,在三個多月間四渡赤水,尋找戰機,有效地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譜寫了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進入遵義地區的時候,已由出發時8萬多人減到3萬多人,而且面臨的敵情非常嚴峻。蔣介石調兵遣將,糾集反動武裝幾十萬人,從四面八方向紅軍合圍而來。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危險局面,中央軍委決定乘敵人尚未形成合圍前,指揮紅軍由遵義地區向南前進,準備經赤水,從江安、瀘州間或宜賓的長江渡江,由四川西北方面實行總反攻。1月29日,紅軍分別在土城、元厚場渡過赤水河。蔣介石為了阻止紅軍北渡長江,急調重兵到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區進行圍堵,并嚴密封鎖了長江沿岸。中央軍委當機立斷,暫緩北渡長江的計劃,命令部隊向云南東北部敵人設防空虛的扎西集結。當敵人重兵逼近扎西時,中央軍委乘黔北敵人比較空虛,指揮紅軍揮戈向東二渡赤水,將圍堵之敵甩在后面。紅軍為了調動和迷惑敵人,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決定在遵義、仁懷地區尋機殲敵。當敵軍加速向紅軍逼近時。中央軍委立即命令紅軍乘虛占領仁懷,經茅臺三渡赤水,進入川南古藺地區。此時蔣介石又調整部署圍截。紅軍將計就計,突然折而向東,出其不意地四渡赤水。至此,中央紅軍跳出了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在四渡赤水運動戰過程中,毛澤東巧妙地運用了聲東擊西的作戰方針,狠擊敵人的薄弱環節,不僅化解了被敵人尾追堵截的重重危機,也堅定了紅軍的革命信心。同樣是在大渡河畔,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卻遭到了全軍覆滅的結果,為什么境遇相似,結果卻不同呢?因為石達開渡河不是聲東擊西,打清軍的措手不及,而是陷入以逸待勞清軍的層層布防中,所以才落得兵敗大渡河的結局。
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對如今的中小品牌打翻身仗是有極高的借鑒意義的,面對強勢的大品牌,中小品牌就如當初的紅軍一樣,如果你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了解自身的實力和優勢,而去貿然出擊,與大品牌對著干,很容易陷入石達開的危局,結果只能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唯有學習毛澤東指揮藝術,善于發現大品牌在經營上的弱點,巧妙運用聲東擊西的戰略思想,打牢自己的根據地,你才有希望站穩腳跟。指揮戰爭是一種藝術,指揮經營也是一種藝術,雙方有著許多共同點。毛澤東用很多次神來之筆繪出了紅軍從弱小到壯大的藍圖,今天的中小品牌要想壯大也需要這種神來之筆去描繪自己的藍圖。有機會,就看你怎么把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