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目前,在中國最熱的綜藝節目大部分都是花巨資引進于國外版權,像從德國引進的《最強大腦》,從荷蘭引進的《中國好聲音》,從韓國引進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咱們結婚了》、《兩天一夜》,從英國引進的《中國達人秀》,從西班牙引進的《百變大咖秀》,從美國引進的《中國夢之聲》、《一站到底》、《與星共舞》,等等。而自己原創的綜藝節目少之又少,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綜藝節目創意人都去哪兒了?
中國綜藝節目創意人當然還在中國,只不過他們現在干的不是“中國創造”的活,而是將拿來的綜藝節目打上“中國制造”的記號而已。對此,曾有資深電視人表示:引進國外節目是國內環境所致,電視臺尋求收視率而進行激烈競爭,不得不借鑒別人成功的案例。馬上實現效益,這樣來錢快,我想這只是原因之一。你說國內電視臺競爭激烈,那么國外的電視臺競爭就不激烈嗎?顯然不是,人家同樣競爭激烈,但人家就是有這個膽氣、有這個氛圍、有這個概念,因為那是原創,那是人家的版權,這就像擁有核心技術一樣,你要使用,沒得說,得給人拿錢。人家辛辛苦苦推出一檔原創綜藝節目,不僅可以提高收視率,而且還能分享版權,何樂而不為呢。
難道中國的電視臺就不想擁有自己的原創節目嗎?當然也想。但是中國人想的比較多,絞盡腦汁、哭天喊地,好不容易設計出一檔綜藝節目,可一旦推出,要是收視率不好怎么辦?誰來負這個責任?誰來拿這個銀子?既然搞砸一次,創意人的飯碗就會成問題,那么索性倒不如伸手拿來,這樣還省得費腦子。
中國人是聰明的,聰明得有時近乎于妖。同學說她和上初中的孩子剛移居到美國時,孩子看一眼教材就說:這題太簡單了,都沒有中國小學生做的題難。就是這么聰明的中國人,但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上中國人卻是薄弱的,而這種薄弱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原因是:研發經費投入和高科技人才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創新體系不健全,相關優惠政策不能發揮作用等。電視綜藝節目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自主研發上的不足,既不舍得投入,又沒有鼓勵創新的機制和氛圍,創新的人才當然就少了。長期下來,綜藝節目創意人即便有創意也不敢輕易嘗試,導致綜藝節目創造力和想象力減弱,故事雷同、選手串場、評委撞車、爆點相似等現象比比皆是,想讓這樣的節目長久持續下去是很困難的。
中國人能不能創作出好的電視節目?肯定地說,能!而且非常精彩。以《舌尖上的中國》、《百山百川行》為例,這些中國自主創新的電視節目,從地域、歷史及文化幾個方面深入探討了中國人在飲食、風俗上的傳承,不僅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贊譽和強烈反響,也為中國人了解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由此可見,中國在電視節目制作上并不是沒有創意的能力,只不過由于過于依賴引進,而生出惰性而已。我想,只要給中國電視節目創意人自主創新的空間和氛圍,電視節目“中國創造”也就不遠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