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在詩中這樣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又到烤煙收獲的季節,筆者跟隨小百戶鎮煙農朱連華,和他一起感受了那甜蜜的“金葉”事業。
靜謐的南盤江畔,蒼翠的牛頭山下,有一座美麗、富饒的小鎮,名叫小百戶,小百戶名字雖“小”,卻是一個種煙大鎮,全鎮449平方公里的土地,14個村民委員會81個自然村,2015年指導性種植面積33144畝,計劃收購煙葉8.4416萬擔。8月4日,煙地里一行行、一片片綠中泛著金黃的煙葉迎風搖曳,長勢喜人的烤煙在太陽照耀下閃閃發光,猶如一張巨大的金地毯,一眼望不到邊。此時,煙農們正忙于采摘、搬運、串煙、烘烤,到處呈現一片繁忙景象。在這繁忙地景象里筆者找到了今天采訪的主人翁朱連華。
“這樣的煙先不要采,再養養啊,一定要成熟采摘,否則青筋青片太嚴重了。”朱師傅一邊說著,一邊忙著幫煙農把青葉子理出來。由于連續幾天的雨水,有些煙農等不急煙葉泛黃,早已進入采烤階段,朱師傅見那綠油油的葉子被摘下來,心里著急,趕忙告訴煙農一定要做到成熟采摘。
朱師傅一天的工作從早上6點左右開始,早晨6點,朱師傅就帶著一家人到自家大田去采摘煙葉了,從他家到煙田需要30分鐘的路程,一路上他總會看看沿路煙農的煙長的咋樣,時不時的還和他們說上幾句,順路的技術指導,這些對朱師傅來說已經是常事兒了。在煙田采摘一忙就到中午12點,午飯后一家人開始編煙,如果煙站有事,朱師傅就會騎著摩托車趕去煙站。今天,煙站的烘烤主管王紹林來到他家,邀約著一起去查看本村的烘烤情況,兩人先看了自家烤的煙,“這爐煙,病煙和黃煙有點嚴重,要及時剔出來,還有一些白肋煙也要注意。”王紹林說到。說完兩人又邀約到附近的煙農烤房去其他烤煙的烘烤情況。
這時,朱師傅的電話響了:“喂,連華老弟,我家的烤房自控儀出問題了,循環風機不會動了,你啥時候有空來幫我看看啊?”打電話的是永清村的煙農王存保。“你先檢查一下電路和線壓,再找你們村的技術員看看,應該問題不大。”朱連華回答到。“還是請你有空過來看看吧,這樣我更放心些。”“那你等等,我正在我們村和煙站的人一起看烤房呢,看完我就過來。”因為朱師傅是當地出了名的種煙“老把式”,在加上他為人耿直,做人厚道,做事認真負責,村里村外的煙農都很信任他。
每到烤煙收購時節,朱華連家都是熱鬧的,每年都會有一、兩個學煙草專業的大學生吃、住、學習在他家,他總是熱情地接待這些大學生,說起這些大學生,他總是說:“這些孩子都挺辛苦的,為了學好烤煙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來到村里,一待就是幾個月,跟我學烤煙,我就把我知道的那些經驗統統地告訴他們。今年從河南農大來實習的尹正坤,白天和朱師傅一起下農田,晚上到烤房學烘烤,夜里還要起夜看火溫,用他的原話來說:“朱師傅帶自己很親切,不僅是師傅,更像一位親人。”
朱連華說:“種煙雖然很辛苦,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其他特長,種煙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他很高興。種煙30多年,每年都種10畝左右,對于我來說種煙就是我的事業,每當看到烤出的好煙,賣了個好價錢,這就是對我工作最好的回報,今年,我填寫了職業煙農申報表,希望自己能評上一個三星級職業煙農,我會將這份甜蜜的‘金葉’事業一直做下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