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生活戰斗近14年的第二故鄉:廣西西南邊陲重鎮龍州縣城,作為一名志愿兵轉業進了現在川渝中煙涪陵分廠,從一名軍人轉變成了一名直接參加家鄉和祖國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二三十年過去了,當初激情、火熱的軍營生活,慘烈悲壯的戰斗場面,猶如一幕幕影視劇,時時在腦海中回放。
駐守炮臺山
那是1982年年底,短暫的新兵集訓結束后,我分到了距龍州縣城40公里遠的一個叫科甲村的地方,也就是廣西邊防第8團8連的駐防地。全連120多人分別駐守在前面一字型排開的4個山頭陣地上(后邊約2公里駐著一個炮排)。在連部再次集訓了一段時間,我被派到一個叫炮臺的觀察所,一共4人,3名老兵就我一名新兵。其實這里在清朝時就是軍事要地,周圍修了很多炮臺,其它的都已廢棄不用了??赡苁且驗檫@里最高,前后左右可以清楚地俯視我方科甲地區及我連駐守的其它3個陣地,更可通過一架40倍的望遠鏡看清敵方幾個陣地上人員活動的情況。
炮臺山與連部相對高度也就300來米,彎來拐去的距離有4公里多,地勢十分險要,路特別難走,有幾段路必須手腳并用才能爬上去。受條件限制,我們每個星期都要兩人一組下山背材、米、油、鹽、水等生活用品,往返需要一天半時間,而且還必須全副武裝,以防途中敵人襲擊。唯有山頂中央一顆碗口粗、丈余高、不知生長了多少年的木棉樹,將樹根深深地扎進細小的石縫中,頑強地生長著。后來才知道這種樹能開出鮮紅的花朵,所以人們都叫它英雄樹。
山上的生活設施極其簡陋,四張小床擠在那石炮臺的門洞里。洞前固定著一具40倍望遠鏡和一桿用于俯射或平射的高射機槍,還有用幾塊石頭搭成的灶。最好的一樣東西可能是當時的龍州特產——鐵木菜板了。下雨時就拉上一張塑料布,收集雨水用于洗腳、洗澡。大熱的天如果不下雨,三、五天不洗澡是常事。
記得剛上炮臺那天,我這里看看那里摸摸,覺得一切都新鮮好奇,我甚至聯想到在清朝的時候怎樣在這么陡、這么高的山頂上修炮臺。它真的有過炮臺嗎?開過炮嗎?天色暗下來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想了,而且真的開始有點膽怯了。畢竟是新兵,看著幾個老兵開始布置各式各樣的自制裝置用于上山唯一小路的警戒,好像敵人不知什么時候真的可能摸上來一樣。這些也成了我以后每天的必修課。
就這樣,我在山上駐守了三個月,轉換回到了連部,后來又調到連部機關工作了十二年。我一直忘不了那三個月的經歷。我的戰友當兵三五年,有的三分之二的時間里在幾個陣地間輪流度過,據說有的直到退伍都未到過團部所在的縣城。
炮擊扣茅山
1984年初,廣西龍州的春秀地區部署了扣茅山攻擊戰。當時龍州境內進駐了大量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征戰部隊,我英勇的工程兵部隊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利用大型機械在山岳叢林間硬是將簡易的公路修到了敵軍陣營地的半山腰。當時部隊有較大的傷亡。為了有效協調各參戰部隊烈士遺體的接收、轉運工作,我隨同一名組織干事到前線的某野戰師臨戰地區接收并向地方民政部門交接烈士遺體。當時我方的大小炮兵陣地對于我這樣的一個戰士來說可謂不計其數,附近兩個鄉境內的公路沿線,隨便走上一兩公里就能見到一個炮陣地。有時雙方對射,真可謂萬炮齊鳴,地動山搖??吹侥菭奚膽鹩堰z體,心里就會好一陣子難過。但愿我們的逝去戰友安息,希望和平永遠。
搜尋敵機殘骸
1987年10月5日下午,晴朗的龍州東南方上空突然發生三下沉悶的巨響,當時敵我對峙已有所緩和,但任何一位
邊防軍人的戒備心仍未消除。不出5分鐘,得知轉戰到龍州的空軍導彈97營打下了一架敵軍飛機,可能墜落到杉橋鄉方向。由于該方向沒有駐守部隊,而我們的搜尋方案還在請示制定中。我和處里的一名新聞干事憑著對事件和職業的敏感,跟隨熟悉當地情況的民兵和蜂擁看熱鬧的人群先是搭乘群眾的拖拉機走了20公里,又小跑了20余公里山路,作為當地駐軍最先趕到現場。當地民兵對現場進行了臨時應急管制,我們通過民兵的電話向團部作了匯報,為后續搜尋部隊指明了方向,爭取了時間。
在廣西邊防部隊生活、戰斗的十余年,各種經歷,奇聞趣事舉不勝數。如今離開那里快20年了,每每想起,心里總是不能平靜。在工廠的這些年,我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保持了在部隊時的傳統和作風,較好地完成了車間、班組交給我的每一項工作任務。我的人生因為有了10多年的軍旅生涯而更加豐富,也會因為有20余年的川渝中煙人的經歷而更加圓滿。我會因為我曾經是一名軍人而驕傲,更會因為今天是一名煙草人、川渝中煙人而自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