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都說吸煙有害健康,但在生活中,抽煙的人卻不少,我的家就有三位“煙君子”。他們愛吸煙,也想戒煙。有的戒了一段時間又開始復吸,有的嘴上說戒煙,但從未實施過。自開店以來,作為店主,我曾三令五申:不讓家中的煙君子在商店拿煙。于是,就演繹出許多可笑、真實的故事。
老公的煙癮
老公愛抽煙,煙癮特別大,只要一張嘴,我就知道他煙癮犯了;即使不抽煙的時候,站在他跟前,一股香煙味兒就會撲鼻而來。再看他發黃的牙齒,別人就知道他的“煙齡”有多長。
不知何故,身為三秦兒女,老公喜歡抽山東的“泰山”煙。前年有一年冬天,深夜十點左右,他的“泰山”煙抽完了,便去樓下一家商店購買。因為店里沒有“泰山”,店主向他介紹同等價位的牌子,他不要想,但實在沒辦法,隨手買了一盒,回來抽了兩根,就扔到墻角的垃圾桶了。第二天,我發現后問他原因,
他說:那煙味抽不慣。當時,我想:不都是煙嘛,味道有啥不習慣的。后來,開店后,我才知道,卷煙質量有高有低,風格不盡相同。有人喜歡抽綿的,有的喜歡勁大的。有人喜歡這個牌子,有人鐘情那個牌子。正可謂“生活多姿多彩”、吸煙各有所好!
我的老公每天抽兩盒煙。早上剛睜開眼,就點燃一根“泰山”,躺在床上悠哉悠哉的抽完再起床。吃過早餐,再點上一根過把癮,才出門上班。上班期間,的路上,只要一停下來等紅綠 只要一閑下來或者上廁所的時候,就抽上一根。真是煙不離口,火不離身,一個十足的煙君子。
以前,我對老公這個愛好并不反對,因為老公不喝酒、不賭博、愛父母、愛孩子、愛這個家。雖然掙錢不多,但他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男人,總是盡量的滿足我和孩子。老公在外打工非常辛苦,每天總是簡單的吃一下。一回到家,就要給我們全家弄點好吃的,讓一家老小改善一下生活。那時,盡管生活比較拮據,可我還是感到非常的幸福。
可幾前年,因為戒煙,我們之間鬧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當時,我聽一位閨蜜說:戒煙好處多,一方面對身體有好處,另一方面還會減少開支,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于是,我 決心給老公做思想工作,讓他戒煙。當然,我知道,要老公這個嗜煙如命的人戒煙,肯定不容易。但我想:世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只要想辦法,目的就能達到,也一定能夠達到。
我對自己的計劃蠻有信心的。起初,給他說了許多吸煙有害健康的話題,比如抽煙會得肺癌,會縮短生命,又給他講了身邊的真實案例。可他根本不聽我的良言,不解我的苦心,竟然不以為然,若無其事地回答:“毛主席抽了一輩子煙,也不照樣活了八十多?”聽罷言來,我氣上心頭,回敬一句:“好心當做驢肝肺”。可是,我并不灰心,對他繼續實施第二步計劃:“老公,你看微信了沒有,有人調查過,一個煙民一輩子抽煙的花費,能蓋一座小洋樓。以后別吸煙了,要攢錢買房、供孩子上學。”誰知他“急中生智”,又反問一句:“胡說八道,一輩子不吃飯,啥都省了!”我繼續開導:“抽煙污染環境,你不要把家污染了。”他振振有詞:“我為煙草做貢獻,這也是拉動經濟。”“我還不是為你好,啥時候等你拿到醫院檢查結果,你再后悔就晚了。”幾番“唇槍舌戰”,讓我事兒發火,時而苦笑不得。最后,我發出最后“通碟”:我看你心里根本沒有我,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你不為自己想,也要為這個家著想。”一聽這話,他才動了心,答應戒煙。
為了幫助老公戒煙,我買了許多口香糖,家里準備了許多果汁飲料、小吃零食。可他本來就不喜歡吃零食。 每次想抽煙的時候,就拿一根用鼻子聞一下,然后夾在耳朵上,繼續干活,不讓自己停下來,拉長時間來控制煙量。我看他戒煙艱難的樣子,也有點不忍心,就允許他一天只抽2根。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我看他實在熬不住了,有時偷偷躲在衛生間抽煙,真像做賊一樣,滑稽可笑。于是,我對他說:美名其曰戒煙,實際偷偷摸摸吸煙,算啦,你沒有其他愛好,就愛抽煙,我不能強迫,但要與你約法三章:一天只許抽一盒,多一根都不行。能否做到?老公聞之大喜,連聲承諾:我發誓能做到,一定能做到!
今年開店賣煙,全靠老公訂貨。我發現,他對每個品牌卷煙的產地、質量、風格、價格以及焦油含量了如指掌。只要他守店,給顧客講解卷煙頭頭是道,每次銷量都比我多。為此,我時不時夸他懂煙草、會賣煙、真能干。俗話說:老婆最愛老公夸。同樣的店里,老公也最愛老婆夸。在我的夸贊表揚下。如今,只要家里沒事,他就幫我守店賣煙。短短幾個月時間,店里卷煙銷量逐漸上升,客戶經理都十分驚訝的問我:“嫂子,你是個新入網的客戶,咋這么會做生意?”我哈哈一笑:“老公愛抽煙、會賣煙,顧客喜歡,銷量自然不錯呀!”
父親是個“煙筒”
父親今年七十五歲了,與其說父親愛抽煙,不如說他是個“煙筒”,在我小時的記憶中,父親從沒有離開過煙, 七八十年代,父親工資低微,養活一大家人。抽不起卷煙,就抽家鄉自產的旱煙。旱煙嗆鼻勁大,沒有一定的承受力,就無法吸食過癮。我清楚的記得,父親經常有拿爺爺的煙鍋抽旱煙,有時也用我們寫過的作業本卷成“喇叭筒”吸食旱煙。卷“喇叭筒”的活兒也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首先,把煙葉曬干揉碎,裝進一個塑料袋里面; 再將一張白紙裁成一個長方形,把煙沫放在紙上,很嫻熟的捲緊,一頭擰好,把多余的掐掉,然后用牙縫里的殘留物,將紙張的縫隙黏合。這樣,一個自制的“喇叭筒”煙就成功了。在我的印象里,父親無論干活,還是批改學生作業,就用火柴點燃“喇叭筒”,美美地吸一口,顯得十分過癮、愜意。
再后來,改革開放,國富民強。老百姓的日子漸漸好轉,父親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八十年代末,他再也不抽嗆人的旱煙了,開始抽陜南一家煙廠出產的“巴山雪茄”,還抽過新疆的莫合煙,九十年代初,開始抽二元錢的“金絲猴”、“ 紅豆”煙,如今,他抽的是10元錢的“磨砂好貓”。父親人緣好、善交際,逢人先發煙,一盒煙自己能抽幾根,多半發給別人了。母親總會責怪父親大手大腳。可父親總會笑著說:別小看一根煙,這是大禮節。
父親之言有道理。作為兒女,讓他戒煙呢,豈不是奪其所愛嗎?不過為了身體健康,我總是勸他少抽一點為好!
公公給孫子發“小費”
公公快八十歲了,抽了一輩子煙。過去讓他戒煙,簡直給他判刑。為此,我的婆婆為煙灰滿地、床被燒洞,經常和他吵架,有時,為了“懲罰”,故意將煙盒、打火機藏起來,讓他半天找不到,只得答應少抽煙。
前年,公公得了一場大病,差點離開人間。醫生建議他少抽煙,最好戒掉,不要引起并發癥。所以,家人都建議他戒煙。
為了不讓兒女們操心,也想多活幾年,公公決心戒煙。可有一次,我發現了個一個秘密:那天,公公煙癮犯了,把我的兒子叫到屋子里,悄悄地說:“你給爺爺買一盒煙,爺爺給你五毛錢路費。不要給你奶奶講。”兒子懂事的點點頭,飛快的跑到臨近的商店買了一盒“軟猴”煙,順便給自己買個包零食,興高采烈地拿回家,公公就偷偷的在后院角落里抽了起來,生怕我婆婆看見。盡管他做的“滴水不漏”,還是會有“露馬腳”的時候。一次 ,我婆婆問道:“你是不是抽煙了?”公公說;“沒有啊?”“那煙頭哪里來的?”公公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哎!真是為難他老人家了。我經常想,要是造煙的時候,能把煙的危害降低,甚至沒有危害多好呀!這樣,我們就不會擔心親人的健康。
結語:從古到今,煙不僅是一種商品,更多的包含著一種文化。我想,這應該是煙草文化吧,里面浸染了濃濃的親情、友情、還有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但吸煙有損于健康,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因此,我們卷煙零售戶在控煙上,也要有所作為,不提倡、不誘惑未成年人吸煙。對于成年人吸煙,我們也要引導他們減少吸煙量,盡早戒煙。我們更期盼煙草行業不斷加大科學技術研究,讓未來的香煙有害物質越來越少,讓諸多的“煙君子”抽的放心、舒心、開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