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4年的夏末,作為一名實習生,我來到了位于景東縣景福鎮芹菜塘村的西區煙站。去之前也打聽過那里的具體生活環境,到了之后,才發現其實很多都只是別人善意的謊言。短短的一條街道,白天似乎還人來車往,晚上就幾乎看不見幾盞燈光。直到看過煙站的住宿環境才松了一口氣,一間套房,倒也出乎預料的好。心內稍安的我壓住心里的思念,揮手送別過去的生活,開始了在煙站的生活。
一段時間之后,初步適應了煙站,融入了集體,生活、工作也慢慢走上了正軌。與此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件不太理解的事情,那就是:經常停水。之所以不理解,是因為當時時值雨季,三天兩頭下雨,卻隔三差五停水,這與我以往熟知的經驗是相背離的。請教了站上的同事才明白,原來芹菜塘乃至整個景東縣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區,由于地處山區半山區,而水利基礎設施不健全,僅依靠自然水源地根本無法儲備足夠的群眾生產生活用水。說白了,就是下再多的雨,因為沒有合適的儲水設施,水也只能白白流掉。其實站上是有專門的用水池的,但由于年久且水源地較遠,經常出問題,也就造成停水。聽完后,我恍然大悟卻又有了新的疑問:在這樣的地區,烤煙種植生產不受影響么?煙站的同事笑著告訴我,按以前的條件是不行的,但近幾年通過實施“小水窖”等一系列的煙區水利工程,就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小水窖是什么?他又是怎么保障煙區生產供水的呢?我沒好意思繼續深入的去問,但默默的記在心里。回來后查了相關的材料,才初步的了解了這個保障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的“功臣”。
所謂小水窖,其實就是山區村民在自己的家門口挖個坑,用水泥澆灌起來,把口也封起來只留一個井口。雨季到來的時候,把雨水卷進去,終年人畜飲用,這就成了水窖。小水窖,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為解決山區人畜飲水問題而采取的舉措,現在,也同樣為煙區的煙葉生產提供著有力保障。以前,老百姓靠天吃飯,無論旱澇,只能怪老天不開眼,眼睜睜看著一年付出的辛勞或干死,或淹死;后來,通過實施山區“五小”水利工程,雨季儲水防澇,旱季放水灌溉,從而有效調節了季節用水,保障了全年生產生活所需。
景東縣各級黨委、政府也充分認識到了山區水利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十二五”以來,全縣投入水利建設資金96182.2萬元,建成水利工程20379件,新增供水能力1720萬立方米;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11.142萬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67.12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積3.60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8.24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01萬畝;水利化程度由2011年的37.5%提高到2014年未的42.1%。其中,著力實施了 “五小水利”項目、水庫干支渠改造等項目建設,建成小型水利工程20379件,建成“水窖”17972口,惠及13個鄉(鎮),解決了71888人和19769頭牲畜飲水困難和89860畝耕地的生產用水問題。完成干支渠改造5件,改造長度98.5公里;新建、改造田間渠道726公里,新增灌溉面積3.60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8.24萬畝,有效改善了山區群眾用水條件,為農業產業科學、快速發展夯實了基礎。
而這些項目實施的出發點、落腳點和目的地,都是群眾。記得一次去村子里,和村支書聊起這些水利項目。村支書感慨頗多,他告訴我,他們村子本來就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山區,每到旱季,別說澆地,連人喝的水都有從山里的山澗里挑,如果長時間的不下雨,一年的收成基本就只能保證溫飽,窮的很。后來,鎮里讓村子種植烤煙,并配套建了相應的小水窖和水利管網,現在一年四季水龍頭里都有干凈的自來水,田里都有充足的灌溉水,水有了,生產也保障了,光種煙每畝就有3、4千的收益,煙后搶種一點玉米啥的,村里老百姓明顯的富裕了。聽完支書的話,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其實老百姓脫貧致富,需要的或許就只是那么一個水窖、一根水管、一汪清水,雖然微不足道,但卻至關重要。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山區沒有海,有的是百姓渴望發展的心。因為工作調整,我離開芹菜塘到了另外一個鄉鎮,這里的人更多,地更廣,種煙的人也更多。環境雖然變了,但群眾發展的愿望沒變,因為在這里,依然有一口口的小水窖儲藏著山區人民的發展夢。眼看著村落中的座座水窖,它們好像汪著的一團團希望,把天地的恩澤——滴滴流水匯聚在一起,那是山區百姓的點點期盼啊!百姓們將煙葉種在田地里,用那匯集著的希望灌溉它,細細流水滋潤了山區的田地,更滋潤了百姓的心田。
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百姓的笑容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也是對我們煙區基礎工作的認可;小小的水窖幫助著煙農發展,而煙農則支持著我們有信心把“小水窖”之類的水利工程做得更好、更大。
涓涓細流潤大地。水窖流淌出的細細流水好像我們煙草人的愛心,沒有波濤洶涌,沒有驚濤駭浪,或許不起眼,或許很安靜,但我們用誠摯的心服務百姓,用點滴的服務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
這正是我眼中的“小水窖”:一個為山區百姓脫貧致富立下大功勞的小小工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