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不知不覺間,我已做了3年的企業內部通訊員工作,回顧這段不算短的成長歷程,不禁感慨萬千。作為企業內部通訊員,是業余的,更是兼職的,與專業記者相比確實是劣勢的。如何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取得進步,是我們每個通訊員都在思考的問題。就此,我談幾點自己膚淺的見解。
多學多看多積累。從專業角度講,企業通訊員多不是新聞寫作專業人士,要想盡快入門新聞工作,就得靠多學多看,從而增長見識,積累寫作經驗。我從以前對新聞無動于衷到愛上了新聞寫作,最終成為了一名通訊員,就源自于喜歡閱讀內部期刊、瀏覽內部網站,琢磨新聞的寫作方法等等,久而久之,新聞的輪廓在腦海里是日漸明朗清晰,雖及不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卻也能“如法炮制”,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學了永遠不晚。不要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就不用學習了。所謂的“修好廟,和尚都老了”就是一個典型的懶惰借口?,F在不修廟,老了更是一無所有。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點滴的積累的過程。我始終堅持在學習著,而我學習的動力卻是兒時在《故事會》上讀到的一個故事——《學了永遠不晚》,這個故事幾乎成了我的座右銘,影響著我直到現在。故事講的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由于兒子娶回了個“洋媳婦”,為了方便和兒媳婦交流,老人執意報了英語培訓班,半年后便能和“洋媳婦”交流自如。這中間當然少不了諸多阻力因素,但最終老人都一一克服,達成所愿。想想年過花甲的老人尚且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愛學習!
珍惜每一篇稿源。企業內部的稿件,由于大家都是業余寫作,或是出于愛好,或是出于完成任務,收到的稿件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作為一名通訊員,肩負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是作者與媒體溝通的橋梁,有時一個小小的失誤,會讓一篇承載著作者滿滿希望的作品與發表刊登失之交臂。如今我還清晰地記得,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得以發表時那種發自內心無以言表的喜悅,那是一種足以讓我開心一整天的欣喜啊。所以,我對投稿人的心情是感同身受,更會珍惜收到的每一篇稿件,因為,每一篇稿件都傾注著作者滿心的期待。盡管每天收到的稿件五花八門:有的格式混亂、思路不清、錯別字滿天飛,有的對行業標準拿捏不好,用詞不當等等,我還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去修改,并且樂此不疲。
同喜同樂。每天投稿后,隨時點開網站看看發表情況,便成了我的“職業病”。當看到一篇篇稿件在網站上發表后,我的欣喜程度不亞于作者本身,我會第一時間與作者一起分享喜悅。當然,由于個人的能力有限,也有很多稿件經過修改后投出去仍“石沉大?!?。對于這類稿件,我做得最多的就是查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在以后的稿件中加以改進。
愛崗敬業。有時為了修改一份稿件,我會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或是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或是查閱行業規章,力求上報的稿件不出現原則性的問題。有人說:“你這樣賣力的修改,得發表了是人家的榮譽,和你沒關系;得不到發表人家會埋怨是你沒有修改好?!辈还軇e人怎么說,我時刻不會忘記我的通訊員職責,在我的眼里就只有稿件,見到有價值的稿件我就高興,而我的心中就一個信念:就算做不到最好,盡力了,便問心無愧!
堅守職責。雖然我很珍惜每一份稿件,但是我對稿件的真實性把關是極負責任的,發現有抄襲行為的稿件絕不估息。經我上報的稿件,可以因我的個人能力有限沒有修改到位而顯得稿件粗糙、不夠成熟,但不能因我的疏漏而上報抄襲稿件對單位造成不良影響。
總的來說,企業通訊員還要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從而把新聞報道工作做得更精、更準、更細、更好,使自己充分地成長進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